汪曾祺于1996.1.22,写了《关老爷》一文。
汪曾祺笔下的关老爷:为人正派,他不抽,不嫖,不赌,除了吃喝,最爱的娱乐大概就是每年一次的下乡睡大姑娘小媳妇。但没强迫,一人给一金戒指。每次下乡都会带十多二十个戒指。儿媳妇新婚之夜被发现不是处女,成为自家丑闻以后,关老爷做了一些更改,下乡睡女人,倘若是处女,给两个金戒指。故事看似荒诞,却充满着黑色的幽默,小说体裁,有虚拟成分很正常。
汪曾祺在《八千岁》中也提到关老爷:“虞小兰的母亲虞芝兰是一个姓关的旗人的姨太太。这旗人做过一任盐务道,辛亥革命后在本县买田享福。这位关老爷本城不少人还记得。”
日前,南京金实秋先生微信于我:“有朋友问汪老之《关老爷》中人物可否有实指”,此文我尚未探究过,从重庆旅游回来后就作手了解此事。汪曾祺写家乡的内容,基本上写的都是东大街及其附近的人和事。印象中高邮没有姓关的,东大街更没听说过有姓关的。若跳出东大街的范围也许会有收获,例如汪老的《忧郁症》写的是北城门口养风闸西边的事。《皮凤三楦房子》写的是中市口的人。在没有线索的情况下,只好求教于著名文化学者朱延庆。朱老师告诉我:关老爷确有其人,他在高邮的唯一后代---重孙女关汝俊就住在中市口。
我曾在网上搜索,见到扬州朱德林先生写蒿峋的一些资料,蒿峋曾经是扬州清末最后一位知府,是扬州现代警察的奠基人,且政绩卓著。
我找关汝俊老师的家很顺利,因我曾在中市口住了7年,认识这位在实验小学当老师的关汝俊,只是没有交往过。她今年84虚岁,属虎,虽然头发花白,但身体硬朗着呢。当我说明来意,她欣然地让我进了屋。
她家的门牌号码不是资料上说的西后街67号,也不是原后门的庵巷12号,而是西园东巷11号,在一个转弯拐角的角落里,这门是后来开的。关于关家的许多事还得从头说起。
关汝俊老师的爱人陈其新,南京人氏,支援甘肃建设多年后调入高邮中学,因病于2015.4去世。女儿陈旭昭,53岁,现远居澳大利亚。关老师一辈子做教师,退休后享受高级职称待遇,每隔一年会去澳大利亚与女儿一家生活,近两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一直居住在高邮,关家在高邮没有一个亲戚。她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关家大院的第四进,文革后落实房改政策后才搬进来的。
蒿峋是个旗人,出生于清道光27年(1847年)的北京,殁于1923年农历五月初六,瓜尔佳氏是他的姓,嵩峋是他的名,字祝三,号渔山、玉堂仙吏,满洲镶红旗人,清末扬州最后一任知府。为官清廉,兴办学堂,工诗文,善书画,著《有不为斋诗集》等。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由安徽宁国知府调任扬州,力主在巡警局内推行预算,领风气之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向两淮盐运使赵滨彦讨回警权后整顿警政卓有成效。1911年11月7日,扬州革命党孙天生高举“光复大汉”“还我河山”的大旗进入城内,冲进运司衙门库房,引动附近百姓前来哄抢。嵩峋拒绝乡绅劝告未肯离扬,城陷后携印投水,被人救起,后被送至高邮,过起了隐居生活。
嵩峋是在高邮人马士杰的帮助下,到高邮隐居的。嵩峋到高邮后,按照满族瓜尔佳氏的音符为“关”字,即改名关椿寿。
关椿寿用清皇室给他的俸禄,在高邮老城区中市口西南角,购得一处闹中取静的黄金地块,建造一所豪华的关家大院。大院坐西朝东,大门为西后街67号,后门为庵巷12号。房屋为砖木结构,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平房35间,由东向西分四进,砖雕大门,第一进三间,内照壁,两边进人,过照壁即是会客室,接着是小花园,腰墙圆门;第二进和第三进是四合院式样,内走廊,有屏风隔断,是主人一家的住宅;第四进是生活用房,有书屋、厨房、食堂、柴草间等。
关家大院的前面是市河,后面是居民住宅,南边是夏府(铁汉庐),北边是王姓住宅,再北就是位于县府街上的水部楼,环境优雅,交通便捷。
嵩峋一生勤俭,但有几个嗜好,一是每天起身挥毫泼墨10余张纸,二是晚餐饮一大杯酒,三是喜欢抽鼻烟,他们家曾经有一幅他手捧鼻烟壶的画像。晚年,他徜徉山水,以渔钓自乐,享年77岁。
上个世纪60年代,高邮进行城市房产改造,关家大院的前三进被作为私房改造归房产公司所有,第四进共有房屋六间,房改时关家仅关汝俊母亲一人在高邮,只分给她两间柴草房。后来在省参议室工作的表哥陈寿颐的帮助下,才落实政策将第四进的房屋归还给关家,为了方便进出就开了个后门,即西园东巷11号。目前关家大院虽然存在,但已变得七零八碎,不过关家大院原样轮廓仍在,老屋还基本上保留着清代的建筑风格。花园腰墙圆门,第三进砖雕门楼及房屋的雕花窗格等仍清晰可见,其他房屋面貌改变较大。关家大院早被确定为“高邮市不可移动文物”,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汝俊告诉我,文革初期她们家遭遇红卫兵抄家,许多从曾祖父传下来的字画及瓷器统统被拿走或损坏,曾祖父一生酷爱书画,又做了多年的知府,家里的许多名人字画是非常值钱的,后来落实政策时字画等物已无法追回,政府仅给了二千元的赔偿金。
关汝俊说:嵩峋是我的曾祖父,也就是老关老爷,老关老爷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即我的祖父,祖父叫关庆璐,号少渔,字雪逵,1892年生,1948年前在一直高邮生活,1949年在松江去世。祖母龚维班,合肥人氏,系名望家族出生,家境十分富裕。
祖父生有三男四女:汝俊父亲关贵剑是长子,二叔关贵钟,三叔金贵锡;大姑金贵铭,二姑金贵锦,三姑金贵钰,老姑金贵铃,老姑后改名关玲,也是唯一健在的长辈,现龄92岁,居住在连云港,享受着离休干部待遇。二叔关贵钟的儿子关小平是位画家,现居住在镇江,他对关家的事情了解最多,关家家谱就是他一手操办的。三叔关贵锡是上海龙华医院的医学专家,前两年刚去世,与汪曾祺研究会会长陆建华是连襟。关家后代都散居在全国各地或国外,均受到过良好教育,都有着不错的职业。关汝俊说他们家族微信群的昵称就是“瓜尔佳氏”。
关汝俊的父亲原来是湘桂铁路的材料部主任,长期在长沙工作,子女随母亲住在陪都重庆。母亲1895年出生,后来父亲在一次日本飞机轰炸中阵亡,她们一年后才收到铁道部门的通知,连尸骨都没有见到。因祖父母在高邮的缘故,她们一家就回到了高邮。祖父母经营着一家浴室,即现在仍在经营着百年老店华兴池。当时是整体承包给李姓弟兄俩个(李德奎和李德源,人称大儒架子和二儒架.子)浴室原名叫小沧浪浴室,小沧浪浴室的石碑目前仍保存在大炉间里。
李家接手时改名为华兴池,真的没有想到这处浴室出租给李家竟经营了七十多个年头,外人都以为这浴室是李氏弟兄开的,一直到公私合营时上交给地方政府(饮服公司),该浴室设有四个堂口,楼上是雅室,楼下普通座,总共有一百多个客位。我是东大街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在那儿洗澡,当时改名为大众浴室,记忆中就没有小楼的存在。小楼可能是1956年公私合营大维修时拆掉了。
朱德林的资料显示:嵩峋是扬州现代警察的奠基人,嵩峋于光绪33年(1907年)底首次在扬州巡警局中推行预算制度,开全国地方机构风气之先。启用日本及南北洋警校毕业生革新整顿地方警务卓有成效,宣统元年(1909年)开办侦探队暨巡警教练所并批准成立救火联合会。
我将汪曾祺《关老爷》一文给关汝俊看,她看完当即表示不悦。说文章中有些内容是子无虚有。从年龄上推测,这个关老爷写的应该是她的祖父关庆璐,祖父一辈子规规矩矩,为人正派,喜欢蹲在家里,也不善应酬。关家在二沟、三垛等地并没有田地,仅在一沟有200多亩,下乡睡大姑娘小大娘纯属虚构。关家在高邮也没有至亲,什么阚家、岑家也是没有的事。
朱德林到高邮寻找关家历经曲折,充满了戏剧性。而我的寻找并没有费什么周折,几乎是水到渠成。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汪曾祺笔下的关老爷是有原型的,写的是关庆璐关老爷:而非蒿峋老关老爷。

蒿峋画像


蒿峋的字画

老关老爷的重孙女关汝俊

关家现在的门牌

文物保护标牌

第三进门楼

旧时窗格

第四进过道

第四进阁楼

第四进旧时书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