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五楼,楼前楼后植被茂密,有些树种我认识,例如香樟、广玉兰什么的。朴树、黄檀、清香木等树种我则是通过手机的“识花君”认识的,许多树都长到我家的窗台高了,有些树梢甚至串到了七楼。树在风的吹拂下,摇曳着巨大的树冠,这里的树我是看着它们长大的。今年,这些树又长高了,我坐在自家客厅透过阳台的玻璃窗也能看到丈余高的树冠,有住在底楼的感觉。天蒙蒙亮,悦耳动听的鸟鸣声此起彼伏,这里仿佛成了鸟的天堂,聆听“百啭无人能解”的鸟语,让人十分享受这种自然的田园状态。推开窗户,清新自然的空气扑鼻而来,鸟儿在树上飞上飞下,一群通体黑黑的乌鸫最为显眼,我识别它们,源于乌鸫鸟去年初夏曾在我家后阳台筑巢孵育后代。
去年5月15号,爱人打开位于书房北面的窗户,瞅见北阳台的东北角落有一堆用枯草和少许泥巴修筑的尚未完工的鸟窝,我第一反应是什么鸟儿将要在这儿孵育后代。
通过百度,知道在这里筑巢的是乌鸫。乌鸫生性胆小,为防惊忧鸟儿,我们商定近期暂停后窗的开启,说话也降低分贝,走路也轻手蹑脚。通过观察,这一对上下来回的奔波的乌鸫,两三天的功夫就像模像样地将鸟窝修筑完毕。由于我们观看的角度不好,加上空调主机外线的阻挡,隔着窗户是无法观察到鸟窝的。爱人就用一面镜子斜立在空调外机上,这样在室内既能观察到鸟窝的动态,又不至于惊动它们。与乌鸫为伴,带给我们的不光有惊喜,更多的是牵肠挂肚,让我们一家人跟着折腾了几十天。
乌鸫生活的范围很广,城市、乡村、山区、平畴……几乎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踪影。貌不惊人的乌鸫,其实是唱歌天才,也是鸟中的“口技大师”。故称百舌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
认识乌鸫后,我就经常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轨迹。它们会成群结队地飞到小区的草坪上,专心致志地啄食湿润的草屑和浮土上的微生物,也包括一些于雨后露出地面呼吸新鲜空气的地虫。乌鸫是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昆虫、蚯蚓、种子和浆果等。怪不得小区的香樟树上结的果子经常被它们啄得一地,当然喜欢啄香樟树果子还有其他乌类。乌鸫亦常至垃圾筒等地方找食。它们胆小却人,一遇到有人走过,会嗖的一下飞走,胆子大一点的会退舍三尺,顶多跳几步或飞一小段距离,以示退让。我行走时总是放慢脚步,尽量不惊动它们。欣赏欢快跳跃、勤于觅食的乌鸫,也愉悦了自己的心情。
那段时间里,爱人的话题都集中在鸟窝上,担心鸟窝会不会被大风大雨淋湿,并试图在鸟窝上搭个挡风遮雨的遮盖,我极力阻止了她的行动。因它们一旦误会了人类的善意,会弃窝而逃的。嗨!第一枚淡绿色鹌鹑蛋大小的鸟蛋生出来了,上面布满褐黑色的小麻点,第二天乌窝里又增加了一枚。根据网上资料显示,一窝一般会生2-6枚鸟蛋。隔了两天,窝里依然还是两枚鸟蛋,看来这是一对实行“计划生育”的伴侣。
开始我在外形上不大容易分辨其雌雄,估计负责警戒鸟窝的是雄的,体形也稍大一些,负责蹲窝孵化的是雌的。后来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圏,周身羽毛的颜色也淡一些,鸟喙呈橙黄色,脚黑色。在雌鸟蹲窝孵化期间,雄鸟会经常外出觅食喂养雌鸟,雄鸟也偶尔蹲窝孵化,两口子非常的温謦可爱。
大约经过十几天的孵化,一对可爱幼鸟出壳了。这对伴侣似乎比以前更忙碌了,忙活着觅食喂养自己的宝宝,幼鸟饥肠饿肚时会张开大大的嘴,接受成鸟用嘴衔来的蚯蚓,吃饱了就闭上嘴巴安静的睡上一觉。又过了十几天,幼鸟竟然能站立起来,继之,两只幼鸟能蹦到窝外来回走动,它们抖了抖幼嫩的双翅,不时地向四周张望。它们的父母亲始终伴随在周围,两只幼乌突然用力震动起双翅,向最近的一颗树冠飞去,过会儿又飞回到北阳台的台阶上。开始竟然有一只跌落地面的险情发生,我们透过窗户揪心地望着地面。嗨,它先飞到冬青上,然后一跃飞到香樟树上。两只幼鸟如此反复多次的试飞后,终于飞走了,直到在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它们飞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限惆怅和不舍。关闭40多日的窗户又打开了,我们如释重负,仿佛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我们也期待乌鸫来年的再次光临。
今年4月19日,我们去安徽九华山旅游3天,回来后,爱人习惯性地打开书房的北窗通风透气,竟发现在去年同一个位置上有座鸟巢,搭窝的材料与去年是一模一样的,只是窝似乎比去年要大一点,里面静躺着5枚布满麻点的鸟蛋,显然又是乌鸫鸟在筑巢,真的是太意外了,我爱人兴奋地不能自己。按时间推算,这对情侣开始筑巢孵蛋的时间应该在4月10号左右,整整比去年来此处筑巢的乌鸫提前了一个月。
有朋友告诉,乌鸫的寿命十几年呢,今年来此处筑巢的是否是去年的那一对情侣呢,不得而知。
鸟巢一般由雌鸟孵化,孵化期半个月左右,然后雌雄共同育雏。雌鸟趴窝时会伸开翅膀把窝满满的遮盖着,用它们的体温来孵化下一代,雄性则负责觅食和环境的警戒。5月11日上午,第一只肉质幼鸟破壳而出,下午又破壳一只,12号13号又相继破壳一只,四只乌黑的小家伙紧闭着眼睛,挤挤挨挨的在一起,只有“饭来张口”的份儿。中间还有一只鸟蛋始终没有破壳,可能是只哑蛋。过了几天,它们才陆续睁开懞懞的睡眼,也学会了吱吱喳喳。又过了几天,毛绒绒的小家伙很快就长满乌黑锃亮的细小羽毛。最辛苦的还是这对不辞劳苦的成鸟,一天最少要喂食7、8次,嗷嗷待哺的小家伙,个个张开黄色的大嘴,享受着成鸟衔来的美食,我们见到成鸟衔来最多的还是蚯蚓。
那几天经常出现雷雨大风,这时候我的爱人可坐不住了,她担心鸟窝会被淋湿,担心幼鸟体型大了窝装不下,决定出手“援助”,其实,她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我再劝阻也无济于事。她在窝的上面做了个遮盖,用塑料簸箕抵住阳台的边缘。然而她的这些举动却招来老乌鸫的高度警觉,它们在鸟巢的周围飞上飞下,有时栖息在树上,双眼死死的盯着她的一举一动。说来也怪,它们对于我爱人的“关心”,似乎也习以为常了,除了目不转睛警戒的望着,显得朿手无策,也奈何不得。
5月26日上午,我们发现头一个破壳的小鸟跳出巢穴,在阳台边上拍打着翅膀欲欲跃试,突然间,它鼓着腮帮子用力一振,屁股后面冒出一滩粪便后瞬间飞了出去,过了会儿,一只成鸟飞了过来,从体型上看比以前瘦多了,这几十天养儿育女的过程确实不容易,太辛苦了。我突然被成鸟吃幼鸟粪便的一幕惊呆了,怪不得鸟窝及周边没有一点粪迹,不知缘由的她一直夸乌鸫如何的干净。上网搜索才知道乌鸫育雏期间有食雏鸟粪便的习惯,究其原因可能是:一是幼鸟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功能并不强大,无法将所吃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完全吸收掉。即幼鸟所拉出的粪便中,仍然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而成鸟的消化系统功能强大,它们吃下幼鸟的粪便后,可以将其中的营养成分充分吸收,从而减少食物的浪费及减轻觅食压力。二是幼鸟粪便有一层很好的蛋白保护膜,成鸟将幼鸟所产生的粪便吃掉,也可起到清洁窝巢作用,使窝巢保持在干燥、干净、舒适的宜居状态。三是幼鸟自我保护能力差,会招惹天敌,及时清除幼鸟粪便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过了两天,又有两只小鸟不经意间飞走了,剩下的一只是老小,在成鸟的帮助下总算飞了出去。小家伙们的飞走,我爱人失落感竟十分地明显,她没有停止对它们的观察,她发现成鸟在继续寻找食物喂养它们的子女,引领着幼鸟们成群成趟的集体活动,它们并没有飞多远,活动范围仍然在我们小区。两老带四小的身影时不时地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帘。
不起眼的乌鸫,竟被历代文人所推崇,并留下了许多值得品味的诗词,这是我想不到的。唐代刘禹锡、祖咏、严郾、王维、梁锽,宋代的文同、释重顯等都为百舌鸟写下了不朽诗作。那么多有关百舌鸟的诗作中,算刘禹锡的《百舌吟》最长,我仅记住了王维的“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这两句。这是对乌鸫作了概括性的描写。刘禹锡这首《百舌吟》,则更为具体地写出了百舌鸟在春天的得意歌唱,讽刺了当时政治生活中那种巧言善变、自矜自炫之徒,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但也有善意的规劝。
与东鸫为伴的日子真好,期待它们明年再次的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