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零点》“偷菜”背后的秘密(图)

标签:
零点锋云文化时评网络偷菜杂谈 |
眼下,“网络偷菜”无疑已经成为网络上最火的名词,然而,偷菜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的趋势让网民如此疯狂一“偷”再“偷”呢?偷来偷去又是为了什么呢?湖南卫视10月23日晚24点播出的《零点锋云》节目中,围绕网络偷菜的话题,5位各有来头的嘉宾(文化评论人司马平邦,《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作者之一,爱情公寓资深公关经理西门柳上,《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作者刘清华,扎根艺术的文化评论家朱其,清华女孩蒋方舟)各抒己见,剖析“网络偷菜”事件的真相,揭开网络偷菜背后的秘密。
“网络偷菜”难道不是“偷”?
《零点锋云》节目开场,刘清华直指话题中的敏感字眼——“偷”,称“为什么用‘偷’字,我不赞同。”刘清华的抛砖引玉,得到了几位嘉宾的回应:
朱其:“其实我觉得这个偷,是属于小偷,不是偷大东西只是偷一可棵菜,而且是虚拟的菜,这种小偷其实,在以前就是我们那个年代,包括之前物质贫乏的时代,真的发生过,以前读鲁迅的小说《故乡》他们看戏回来在中途船就停在岸边,他们偷农田里的豆角当场煮着吃。我有很多朋友比如他参军,当时在部队里,就出去逛,去偷农民的番薯、水果吃,我觉得他并不是真的要偷。比如像鲁迅他那个时候其实买得起东西,他非要去偷一下,里面有一种乐趣。”
司马平邦:“现在社会虚拟化世界,把以前的价值观颠覆了。大家都在偷的时候,这个偷就是正常的。”
“网络偷菜”偷的是什么?
随后的《零点锋云》节目中,几位嘉宾的对话,道出了“网络偷菜”这一网络行为背后玄机,网络偷菜,偷的只是菜么?
司马平邦:“这个偷字被易化了,不是在偷了,只是一种交流方式。然而偷菜里面就有一部分劣根。”
刘清华反驳说:“网络中偷的不是菜,是一种心情,一种新型的网络方式。我们不要更多关注他的人性的这种阴暗面我偷的这种本性,其实更多是大家通过朋友,去体验这个过程,使这个东西大家更加互动起来,这个是一个媒体发展的一个去向,你说偷也是一个进步将来也会存在,更多是体验的过程他更多是媒体发展到现在,大家需要由咨询的媒体引到以人为核心的媒体。”
西门柳上赞同刘清华的说法:“因为大家可以去扎堆,之前是话题为中心,现在是以人为中心,并且以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社交网站提供了一种空间给大家互动,大家彼此沟通交流,我们不要老是把着眼点放在偷菜,我觉得偷不偷都不重要,因为除了偷菜,像开心庄园,还有朋友买卖,这些东西让人们互动起来了。”
“网络偷菜”也有现实价值?
《零点锋云》节目最后,嘉宾司马平邦的一句“怎样把偷菜现实化,或者更有价值化”,将“网络偷菜”的话题进一步深入。
刘清华:“开心网,代表了中国SNS的成功方式,就是植入式营销。”
刘清华此话一出,立即引起司马平邦的质疑:“更多的广告方向努力也存在风险,大众听说广告是拒绝的,整这么多,可能失去游戏意义。”
西门柳上:“其实可以看到它是一种工具,怎么样利用它,然后怎么在网上实现想要的东西,传统的网络形式,不能够实现的,通过SNS可以实现,在网络上打造自己的品牌,可以发现,无论是博客,还是社会上媒体,就是网络上玩游戏找工作也好,也是对个人品牌建设很有帮助的,互联网现在草根时代,就是说现在网络的话语权不仅是名人的专利。”
刘清华:“其实我觉得的网络有时候是双刃剑。如何更好的把它作为一个配制工具去打造它,我认为是品牌建设,做个人品牌,是我自己去关心维护,还是通过这个SNS社交网络去找工作,这些东西都是人们有意识的去打造它。”
精彩内容请关注10月23日晚24:00湖南卫视《零点锋云》:揭秘《零点》“偷菜”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