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导手记:为名利的青春

(2009-01-05 16:25:22)
标签:

杂谈

编导手记:为名利的青春

 

 

《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我没醉》、《未名湖是个海洋》……看到这些名字不少大学生们,恐怕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这,不久违的校园民谣么? 

是的。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记录着年轻人梦想与激情的音乐篇章,校园民谣,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迹。而如今,这证明与印迹,却在商品大潮的滚滚红尘中,日渐变得模糊和遥远。相信,大多数人不免感慨:校园民谣,曾拥有着多么美好的过去!而那些记录着我们青春遗迹的民谣,是否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呢? 

社会的趋“利”性,已不适合这种单纯声音的存在了。而那些坚持民谣路线的在校学生们,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尴尬处境呢?

本期的样板青年张少杰给出了我们这样的答案,

他说:

现在校园越来越商业化,人们都喜欢‘快餐食品’,民谣,尤其是校园民谣,处于一个边缘的境地,在学校里,摇滚乐队他们不喜欢民谣乐队,他们好象觉得民谣乐很低级一样,搞流行音乐的,听流行的那些同学也不喜欢。”

确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这个时代已不适合校园民谣的发展了。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加剧、越来越商业化的校园,已使80、90后的青春越来越短暂了,人们早已忘记了那份纯真。而更加让人感到心碎的是,他们,已在青春中迷失了方向。

高晓松认为,这是一个处于理想丧失的时代。

他说:

中国从来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这种社会的共识,就是发财,所以,他们80后的心态是很功利的。”

确实得承认,80后已进入了一个缺少信仰、梦想的时代。在他们的字典里,只有名和利。高晓松把这种社会共识形容为“海啸”,他说自己很很庆幸,在海啸来之前,先把房子给建起来了。所以当大海冲来垃圾的时候,他至少还能爬到自个儿房顶上,还有个栖息之地。而且他们年青时,还生活在一个有灯塔的时代,知道自己所去的方向在哪里,虽然时有风浪,却还能朝着那个方向前进,可现在,正处于灯塔熄灭或没有灯塔的时代。

张少杰却坚信自己是一个有梦想有才华的青年,不是一个被“功利”冲昏了头的人。他给自己的比喻也非常有意味,

他说:

我是一个海啸过后带着泳圈往上爬的人。”

可他身处一个周围全是海的环境,难免迷失方向,难免有所困惑。

他的困惑就是他不被人认可,他的音乐不被人接受,他的理想- 用音乐影响中国-无法实现。他想出名,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身处高地的高晓松却不这样认为,

他说:

他们那种不叫理想,他们叫欲望。”

任何教育都改变不了人的本性,但他们这一代人,居然集体都能给洗了脑。”

80后这一代人,被教育规划了人生,被教育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产品,或者商品。而他们不觉得这是一个悲哀或者羞耻,就是拿自己当了一个商品,就是他们特别高兴跟光荣的觉得我就是要判断我值多少钱,一点都不觉得这是一个对人生的侮辱,或者是羞耻。”

我对此也深有同感,这是一个功利的社会,这是一个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这是一个缺乏理想的时代,你和我,都是标榜自我价值的“商品”。

录完这期节目后,我对我们老大自嘲说:“作为一个成熟了的80后,我早不知理想为何物,现在,只剩下幻想罢了。”

也许我自己也还有些理想吧,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用李总(泓荔)的话来说,就是:可能,我还有种理想偶尔闪闪发光,但大多若隐若现,却一直躲在滚滚红尘底下,默默前行

    那,你们呢?

 

 

   

一个在出名的渴望中煎熬的22岁年轻人,拿起了音乐的敲门砖,功利的青春为什么一无是处?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歌手叶蓓、李健,乐评人王硕为青春把脉。

 

晚12点,湖南卫视《零点锋云》青年思想沙龙,灰扬青春系列人生的路该怎么走?样本青年张少杰的名利困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