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Fizz Eric, 痴醉香槟!--《美食与美酒》2010年9月刊“味觉达人”

(2010-11-07 20:05:25)
标签:

香槟

champagne

品酒

美食

杂谈

分类: 嘉明话香槟

Fizz <wbr>Eric, <wbr>痴醉香槟!--《美食与美酒》2010年9月刊“味觉达人”
               图: Michael Teo @ Quartz Photography

 

“顾嘉明,痴醉香槟”《美食与美酒》杂志2010年9月刊“味觉达人”

 文:吴寒暑 编辑:殷智莉 www.best50.cn

 

  “Fizz Eric是顾嘉明的博客笔名,Fizz即起泡之意。从这个名号就能看出他是多么地热爱香槟。“香槟的世界就是一座百花园”,Eric说。喝了十年香槟,他越喝越入迷,他认为“好香槟具有Fine Wine的一切品质”。

Fizz <wbr>Eric, <wbr>痴醉香槟!--《美食与美酒》2010年9月刊“味觉达人”
             图:TOWA

各花入各眼


    2000年,Eric开始接触葡萄酒。像很多人一样,他也从波尔多入手。结果,波尔多没让他找到感觉。

  
  不久,他搬新家,请朋友来家里做暖屋派对。Eric买了瓶国产起泡酒来庆祝,“没想到,朋友大叫难喝,气泡粗糙,酒太酸涩。我当时就想,应该尝试一下真正的香槟。”Eric很快就去上海第一食品商店,花300多元买了他人生中第一瓶香槟Veuve Clicquot Yellow Label NV,一试之下,感觉大不相同,“气泡绵密、刺激感强却毫不粗糙,口感强劲而不失细腻优雅!”从此他迷上香槟,Eric便成了“Fizz Eric”。当时上海市场上能买到的各种香槟他都抱回家一一尝试,且一有出国机会,就从国外选香槟回来品尝。后来他结交了一班铁杆酒友“远峰一青”Johnny、小P和徐伟,他们也热心帮Eric从国外搜罗特别的精品香槟,尤其是Johnny,他通过欧洲藏酒界的朋友搜寻到不少状态出色的老年份香槟,为Eric研习香槟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托酒友的福,一同分享了不少好香槟和静态Fine Wine,我的个人体会是好香槟的复杂性毫不逊色于静态的Fine Wine;其实,香槟比静态葡萄酒更为立体和复杂,因为香槟的细致气泡给口感增添了一个新的支撑,一个新的维度。”


    葡萄酒就是这样,当你喝到一定的量,自然就想了解得更深入,这时仅靠感性品尝已不能满足。为此,Eric 参加了英国权威的葡萄酒课程WSET,又托朋友从国外带回权威的香槟书籍。理论上的积累令他在香槟品鉴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最关键是少走了不少弯路。学酒和其他任何一种爱好如古玩、音响一样,从“菜鸟”玩到“发烧”的过程都免不了走弯路,交学费;如能静下心来读书,自然就可少花冤枉钱。行家的建议可以听,但行家太多你也一样无所适从,这时就得根据自己的口味和知识来挑选行家,“为我所用”。

    有两位香槟酒评家令Fizz  Eric获益匪浅,一位是《World Encyclopedia of Champagne and Sparkling Wine》的作者,英国人Tom Stevenson,另一位是《4000 Champagnes》一书的作者,瑞典人Richard Juhlin。当然,对这两位香槟权威,Fizz Eric也不是盲目追随的,“Tom Stevenson逻辑性强,分析问题清晰透彻;而Richard Juhlin已品过近七千种香槟,还不断刷新着品饮香槟种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其品酒能力超强,能轻易盲品出香槟的厂家及年份,所以我主要参考他的品酒词。”找到与自己口味接近的专家,对其长处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方能自成一体。

    在这十年中,除了香槟,Eric也和酒友们一同领略到很多静态Fine Wine,有波尔多、勃艮第的传统酿造,也有新世界的不同风味;通过比较与交流,他更体会到葡萄酒的百花园是各花入各眼;而品酒的乐趣在于发现酒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找到契合自己的酒,就找到了快乐。“从风格上讲,最适合我的是那些细腻、优雅且风味复杂的酒;就元素而言,最让我上瘾的是爽脆的酸度和硬朗的矿物质风味,而不是过于浓重的单宁、橡木味或油脂感。” Eric理性地归纳着,“因此,除香槟之外,德国白葡萄酒、法国Alsace和Chablis白葡萄酒也非常适合我。”Eric学酒的十年就是一个从量到质的过程:先广泛体验不同产地、风格的酒,发现自己的口味,再辅以理论学习,从自己的喜好上深入下去,循序渐进。

Fizz <wbr>Eric, <wbr>痴醉香槟!--《美食与美酒》2010年9月刊“味觉达人”
                               图:Johnny Cheung  

将“先天不足”变成优势


    香槟对于Eric,不单单是口腹之欲的满足;从起泡香槟“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历程中,他更领悟到一种文化,一种智慧。


    “法国香槟区原是酿造静态葡萄酒的,到了中世纪,因历代法国国王都在香槟区汉斯(Rheims)大教堂加冕,本地出产,色如‘鹌鹑之眼’的静态粉红酒得入宫廷,声名远播。但香槟区纬度高,气候偏冷,一般年成葡萄成熟度往往不够,成酒常偏酸,偏薄。另外,香槟区葡萄酒常有天然的轻微起泡现象:气候冷, 葡萄成熟慢,采摘就得等到深秋,榨汁后未及充分发酵,酵母就在寒冬里‘冬眠’了;来年春暖,酵母‘醒’来,又继续发酵,已被装入密闭容器中的酒就起泡了。起初,香槟人认为酒中起泡是很大的缺陷,是‘魔鬼之酒’,虽想方设法仍无法完全避免酒起泡;后来英国上流社会却迷上了起泡酒,在市场需求推动下,香槟人慢慢想通了,顺从天意,从竭力避免酒起泡转向不断钻研、完善起泡酒酿制工艺了。有了‘人和’,大自然的‘天时地利’就焕发出真正的光彩:香槟区远古时是内陆海,后经地质运动,沧海变丘壑,大量古代海生物化石沉积形成了香槟区深厚的白垩土层,富含矿物质;而偏冷的气候则使葡萄保有较高的酸度—这独特的风土组合赋予了起泡香槟酸度爽脆,矿物感硬朗的迷人天姿。从静态酒到起泡酒,香槟人慢慢读懂了天赋风土,丑小鸭变了……”谈起香槟,Eric似乎有一肚子的话要说,那些久远的历史由他娓娓道来,听的人也觉得是享受,就像一边看着古玩鉴赏家把玩手中的珍玩一边听他讲故事一样,你会觉得历史是如此的迷人。

 

用人类智慧来完善大自然的天赋


    “传说中,起泡香槟是由培里侬修士(Dom  Perignon)在17世纪发明的;其实起泡香槟的工艺是历经几个世纪很多代人的探索才逐步完善的。但培里侬修士混合不同村庄不同成熟度的葡萄一起榨汁发酵,使成酒风味更稳定平衡的创意成为后世混酿型起泡香槟最关键‘基酒调配’工艺(Assemblage)的雏形。”

    “实际上,直到19世纪中期,酿造香槟的主要技术难题才得以解决:1818年,凯歌夫人(Veuve Clicquot)的酒窖总管Antoine Müller发明了转瓶架,通过先转瓶再除渣,香槟酒第一次变清澈了!1836年,J e a n-Baptiste Francois发明酒糖测量仪,从此能够科学地测定二次发酵加糖量;此前为二次发酵加糖全凭经验和运气:加糖若过量,二次发酵气压过大,就会爆瓶—不光损失酒,连工人在酒窖工作也面临着‘十面埋伏’而不得不学‘铁面人’带上防护面罩……”

   “另外,19世纪晚期以前,所有香槟的口感都非常甜—除渣后多加糖既能‘粉饰’差年成原酒缺陷,又能延长保存期,但过甜的口感限制了香槟的饮用场合—除了祝酒,只能当餐后酒配甜点;这次又是喜欢成熟、干冽口感的英国人向香槟酒庄提出酿制少加糖干型香槟的要求:第一款真正干型香槟(Brut)是Pommery 1874年份香槟,其清新爽朗的口感很快风靡伦敦上流社会—这由甜到干的历史性转变,使香槟成为24小时任何场合都能饮用的‘百搭’美酒!”

    如今的香槟更是风格多元:占产销量大多数的入门级无年份香槟,是各香槟酒庄通过调配不同村庄,不同年成,不同葡萄品种的基酒来塑造酒厂风格的‘名片’;对于年份香槟,酿酒师的发挥余地则更大:除了体现酒庄风格,还要表达年份特质。此外,从葡萄品种和成酒色泽上,可将香槟分为:混和葡萄型白香槟(占大多数)、白葡萄白香槟(白中白Blanc de Blancs)、黑(红)葡萄白香槟(黑中白Blanc de Noirs)和玫瑰红香槟(Ro s e);按不同甜度可将香槟分为:绝干(Zero Dosage)、干型(Brut)、微甜(Sec)、较甜(Demi-Sec)及甜型(Doux)等;从基酒酿造上细究,有选择初次发酵容器(用不锈钢酒槽还是用旧橡木桶,甚至部分用新木桶)、选择是否做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等不同手法;而从基酒来源上又可将香槟分为:多村庄调配混酿型(占大多数),单一村庄(Mono-Cru)乃至单一葡萄园香槟(Single Vineyard)……酿酒师精心运用上述元素,就能塑造出千变万化的香槟风格。”

Fizz <wbr>Eric, <wbr>痴醉香槟!--《美食与美酒》2010年9月刊“味觉达人”

                                         图:CIVC
从糅合不同风土到彰显个性风土


    近几年,在品鉴一些著名香槟酒商(多村庄)调配型香槟精品之外,Eric也越来越关注“风土香槟”。


    传统上,香槟酒商通过调配不同村庄的基酒(即糅合不同风土)来塑造酒商各自稳定的厂家风格;而现代涌现的“风土香槟”潮则反其道而行之:只用单一村庄甚至单一葡萄园的基酒来酿香槟,意在彰显单一村庄/单一葡萄园的个性风土、极致魅力—这样的“风土香槟”产量较小,更具稀缺性,因而成为香槟老饕们搜寻、珍藏的目标。“现代‘风土香槟’潮流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富商、美食家尤金·艾米·沙龙(Eugene Aime Salon):20世纪初,他在香槟区白丘Le Mesnil村买下块半坡葡萄园,闲暇自酿单一白葡萄品种(霞多丽)、单一葡萄园、单一年份的风土私酒以自娱、娱友,不料其独特风味引发轰动,求之者众,沙龙索性正式开设酒庄:一个异数—单一村庄香槟Salon Le Mesnil就此登上香槟商业舞台,同时也开创了‘白中白’香槟风气之先。”作为Salon的忠实拥趸,Eric谈起Salon就滔滔不绝,连他的博客头像都是Salon醒目的“S”酒标!而另一款令Eric同样着迷的风土香槟经典则是Philipponnat的单一葡萄园香槟Clos des Goisses,“这块朝向从东南到正南的临水陡坡葡萄园,其风土在整个香槟区独一无二,即使在香槟区差年成里都有不错的葡萄成熟度—深谙香槟与勃艮第之道的日本葡萄酒鉴赏圈把Clos des Goisses尊为香槟区的‘侯曼尼·康帝(Romanee-Conti)’,是恰如其分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涌现出更多精彩的单一村庄/单一葡萄园“风土香槟”:既有著名酒商在传统调配作品之外的风土新作(从Krug Clos du Mesnil、Krug Clos d’Ambonnay、Billecart-Salmon Le Clos St Hillaire,Perrier-Jouet Belle Epoque Blanc de Blancs(Cramant)……到尚未上市的Lanson Clos Lanson),也有来自葡萄农祖传自留地的自豪佳酿(如Pierre Peters Cuvée Speciale Les Chetillons、Larmandier-Bernier Vieille Vigne de Cramant、Alain Robert Mesnil Tradition和Egly Ouriet Blanc de Noirs Vieille Vigne Les Crayeres等等)。

    对Eric来说,香槟的世界是座令他流连忘返的百花园。“在传统调配技艺中,酿酒师糅合不同风土的异彩来创作心中的画面;而在风土香槟潮流中,品酒者得以一睹香槟调色板上各种纯色的风采,从而更深入地领会香槟区的天赋风土。”Eric说他有个不断增长着的香槟Dream List,“香槟的世界,越来越精彩了!”

 

小贴士:

 

香槟的级别与性价比

*香槟分三个级别:普通无年份香槟(NV),年份香槟(Vintage)和精品香槟(Prestige Cuvee,即各酒庄之旗舰酒);

*普通无年份香槟占产销总量的绝大部分,是通过调配不同葡萄品种、不同年份、不同村庄的基酒来实现酒厂稳定风格的入门级产品;精品香槟则体现各酒庄的最高水准,价格自然也昂贵;

*而夹在当中的年份香槟,可谓“千年老二”,最不受关注:大家喝得最多的是普通无年份香槟,媒体“轰炸”的则是“奢侈品”精品香槟;而实际上,性价比最高的却是年份香槟。香槟老饕们常成批买回好酒庄好年成的年份香槟来储藏,然后逐年开瓶,体验其陈年演变。理论上,年份香槟应在好年成才做,但现在很多酒庄太商业化,在很一般的年成也做年份香槟,所以大家要记住香槟区的一些经典年份,如1979,1982,1985,1988,1990,1995,1996,1998,2002和2004

 

购买和储藏香槟的主要注意事项

*香槟对温度变化、振动、异味和光亮都非常敏感。理想的储藏方式是放在避光、控温的酒柜中,温度应设置在8到12摄氏度范围内,温差变化越小越好!

*购买时最好选商家放在专业酒柜中的香槟;当然,对于入门级的普通无年份香槟,也可以从周转快的大卖场里买上架不久的酒。就香槟瓶的容量规格而言,市面上主要有半瓶装(375ml)、标准瓶(750ml)及双瓶装(1500ml)三种。半瓶装空位比例较大,酒不耐存,上市即宜早饮;而对希望体验上好香槟陈年演变的酒友来说,应购买标准瓶或双瓶装的香槟来妥善储藏,其中双瓶装酒质尤佳。

 

Fizz Eric 最难忘的十支香槟

(括号内为品饮时间)

*Salon 1985 (2008.2): 低温时含蓄优雅,回温后狂野、霸气,其强烈反差令人难忘。

*Krug 1996 (2008.5): 鲜、活! 

*Philipponnat Clos des Goisses 1982 (2008.3): 成熟的深邃和强劲的生命活力。

*Krug Clos du Mesnil 1988 (2003.2): 纯净、清澈,令人如沐春风。

*Billecart-Salmon Clos St.Hillaire 1995 (2010.1): 气泡的爆炸力带出强劲的矿物风味。

*Veuve Clicquot La Grande Dame 1979 (2010.5): 越喝越年轻。

*Ruinart Dom Ruinart 1973 (2010.6): 丰富的内涵,含蓄节制的表达。

*Alain Robert Mesnil Reserve 1986 (2004.9):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Pol Roger Cuvee Sir Winston Churchill 1988 (2010.6): 马拉松高手。

*Egly Ouriet Blanc de Noirs V.V. Les Crayeres 2004 harvest (2009.9): 源自老藤与超级年份的优雅与从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