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渚文化远在江南,它的玉器,特别是玉琮,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它的细曲线纹和兽面纹,它的鸡骨白沁,无不带着江南水乡的细腻、温柔、滋润甚至潮湿。只有江南这样的环境,才有良渚文化这样的玉器。
出现在东北大地上的、早于良渚文化1000年的红山文化,它的玉器,同样对应着养育自己的白山黑水。它的玉鹰和玉猪龙、它的瓦沟纹和凸弦纹,它埋藏数千年而光华艳丽的玉色,是那么强健、浑厚和简练。也只有东北大地这样的环境,才有红山文化这样的玉器。
有一些玉器收藏者,往往从玉器的沁色、雕工、形制去判断玉器的真伪,不去了解玉器的材质和产地,这样的作法是偏颇的。了解玉器的产地,特别是了解史前古玉的产地,对于鉴别玉器的真伪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玉,就是石之美者。美丽的玉让人喜欢,是因为它漂亮、稀少、有一定的价值。古人是从美丽的角度来寻找玉,并把它制成玉器的。他们并不了解玉的化学成分,但是,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说,我们有必要知道玉的化学成分。
玉主要由含钠、钙、镁、铝以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的含水硅酸盐组成。玉石主要形成于火成岩的结晶作用,即岩石经高温熔融而变质,重新结晶,形成玉石,再经流水冲刷、搬运与沉积,和砂砾混合,形成玉石的砂矿、沉积矿。
玉石的颜色多种多样。如白玉,最名贵的是色白而又细腻的羊脂玉。其他还有黑、灰、黄、红等颜色,但均要求透明、油凝、细而匀润、晶莹剔透。
红山文化玉器究竟选用什么样的材质,制作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材究竟出在何处,这些问题一直是红山文化玉器研究者心中的谜团。对于收藏者来说,更想了解红山文化玉器的材质。只有正确把握红山文化玉器的材质,才能对红山文化玉器作出科学的鉴定。
在讨论红山文化玉器的材质之前,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些枯燥的矿物学词汇。对它们有个大致的了解,对于认识红山文化玉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软玉。软玉的矿物(岩石)名称就是透闪石。其有着复杂的化学成分:Ca2(Mg,Fe),5Si8O22(OH)2。它最常见的结晶状态为晶质集合体,常呈现纤维状集合体。它常见的颜色有:浅至深绿色、黄色至褐色、白色、灰色、黑色。白色者可称为白玉。深绿、灰绿色可称为青玉。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者为青白玉。
透闪石的光泽是由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其中以油脂光泽为佳。它的摩氏硬度为6-6.5,在放大检查下呈纤维交织结构、黑色固体包体。软玉可以进行浸蜡处理,以无色蜡或石蜡充填表面裂隙。热针可熔,红外光谱下可以见到有机物吸收峰。还可进行染色处理,整体或选择部分进行染色,常染成绿色。染料沿粒隙分布,吸收光谱可见650nm吸收。
2、玉髓(玛瑙)。玛瑙的矿物(岩石)名称是玉髓,它的化学成分为SiO2。但玛瑙成分中还可含有铁(Fe)、铝(A1)、钛(Ti)、锰(Mn)、钒(v)等元素。它的结晶状态为隐晶质集合体,呈致密块状,也可呈球粒状、放射状或细微纤维状集合体。玛瑙颜色最为丰富,它可以呈现各种颜色。
玛瑙若呈同心层状和规则的条带状,可分为缠丝玛瑙、条纹玛瑙、苔纹玛瑙、火玛瑙、缟玛瑙。它的光泽为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其摩氏硬度为6.5-7,放大检查下为隐晶质结构。玛瑙还有特殊光学效应,即它会产生晕彩效应和猫眼效应。经过适当的热处理,玛瑙可改善颜色而不易检测。
3、蛇纹石(岫玉)。其矿物(岩石)名称是蛇纹石,它也有着复杂的化学成分。其分子式为(Mg,Fe,Ni)3Si2O5(OH)4。蛇纹石还常见伴生的矿物,一般为方解石、滑石、磁铁矿等。蛇纹石的结晶状态为晶质集合体,常呈细粒叶片状或纤维状。最常见的颜色有绿至绿黄、白色、棕色、黑色。其光泽为蜡状光泽至玻璃光泽。它的摩氏硬度为2.5-6,由此可见蛇纹石是比较软的一种玉材。在放大检查下呈黑色矿物包体,白色条纹,叶片状、纤维状交织结构。蛇纹石在极少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特殊光学效应亦即猫眼效应。蛇纹石可用无色蜡充填裂隙或缺口,以改善外观,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但可用热针来检测。它还可以进行染色处理,染成各种颜色,放大检查可见染料沿缝隙分布。
4、独山玉。主要组成矿物为斜长石(钙长石)、黝帘石等。它的化学成分随组成矿物比例而变化。独山玉的结晶状态为晶质集合体,
常呈细粒致密块状。常见颜色有白色、绿色、紫色、蓝绿色、黄色、黑色。独山玉具有玻璃光泽。其摩氏硬度为6-7。放大检查下为纤维粒状结构,可见蓝色、蓝绿色或紫色的色斑。
5、阳起石。主要矿物为阳起石。其中阳起石的化学成分为Ca2(Mg,Fe)5Si8O22(OH)2。它的结晶状态为晶质集合体,常呈纤维状品质集合体。阳起石最常见的颜色为浅至深的绿色、黄绿色、黑色,具有玻璃光泽。其摩氏硬度为5-6,放大检查下为平行纤维结构。阳起石也有特殊光学效应即猫眼效应。
6、绿松石。它的矿物(岩石)名称就是绿松石。其化学成分为CuAI6
(PO4)4(OH)8·5H2O。结晶状态为通常呈块状或皮壳状隐晶质集合体。最常见的颜色有浅至中等蓝色、绿蓝色至绿色,常有斑点、网脉或暗色矿物杂质。它的光泽为蜡状光泽至玻璃光泽。其摩氏硬度为5-6,放大检查下常见暗色基质。绿松石可以进行浸蜡处理,表面浸蜡用来封住细微的孔隙。还可以进行充填处理,表面注入无色或有色塑料或加有金属的环氧树脂等材料,以改善外观。还可进行染色处理,用黑色液状鞋油等材料染色,模仿暗色基质。
7、贝壳。它的无机成分中主要矿物为文石、方解石。其化学成分为CaCO3,其中的有机成分为碳(C)、氢(H)化合物、壳角蛋白。壳中无机成分的结晶状态为斜方晶系(文石),三方晶系(方解石),呈放射状集合体;有机成分则是非晶质。贝壳可呈各种颜色,一般为白、灰、棕、黄、粉等色。它的光泽为油脂光泽至珍珠光泽。摩氏硬度在3-4,放大检查下有各种层状结构、表面叠复层结构、“火焰状”结构等。它的特殊性质是遇盐酸起泡。它还有晕彩效应,珍珠光泽等特殊光学效应。贝壳可作覆膜处理,如仿珍珠则表面覆涂珍珠精液等材料。覆膜处理后放大检查可见部分薄膜脱落,表面光滑,无砂或光泽异常,内部呈层状结构。贝壳可作染色处理,可染成各种颜色,放大检查可见粒层间或粒隙颜色集中。
8、煤精。其材料名称为褐煤。化学成分是以碳(C)为主,含有一些氢(H)、氧(O)。它的结晶状态为非晶质体。常见颜色有黑、褐黑。其光泽为树脂光泽至玻璃光泽。摩氏硬度为2-4,放大检查下为条纹构造。煤精的特殊性质是可燃烧,烧后有煤烟味,能摩擦带电。
以上是和红山文化玉器有关的一些玉材的矿物学名称,读者在这些最普通的矿物学知识介绍中,可以了解到玉的常用名称、化学成分、比重、硬度、颜色、晶体、放大镜下的结构、能否进行浸蜡和染色处理等等。这些知识对于辨别玉器材质的真假有着莫大的帮助。其他有关的物理性能如密度、光性特征、多色性、折射率、双折射率、紫外荧光、吸收光谱等,这里就不作介绍了。
在以上一些玉料中,独山玉肯定不是红山先民们所用的玉料,这里所以列出独山玉,不过是想让读者了解它和红山文化常用玉料的区别。(选自陈逸民、陈莺《红山玉器图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