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百五十九篇  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2009-12-01 09:35:02)
标签:

那日斯台村的布和朝鲁

馆长韩仁信

鸟形玦

巴彦汉山东麓

分类: 红山文化遗址

    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位于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村。1969年春天,在一次大雨过后的早晨,巴林右旗那日斯台村的布和朝鲁(见图1)在出去放牛的时候,不经意间,在一个坡地上捡着了一个玉器。为这个发现所激动的他,连忙赶回家去拿了一把二齿钩,再跑回发现玉器的坡地上挖了起来。不大的工夫,他就挖出了不少玉器。布和朝鲁的父亲丹巴(见图2),是那日斯台村的党支部书记,他把布和朝鲁挖到的玉器装在一个特制的布袋里,锁进了家里的大木箱子。一天,一个文物贩子趁着丹巴书记到北京看病的时候,来到那斯台,找到了布和朝鲁,想出大价钱购买他挖到的那些玉器。但是,文物贩子没有如愿。1979年,巴林右旗文化馆馆长韩仁信和文物组工作人员青格勒到丹巴家里,动员丹巴把玉蚕、玉鸮和几十个玉珠等玉器捐献出来,这些玉器现在被精心收藏在巴林右旗博物馆,成为研究红山文化的珍贵文物。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那日斯台村发现六十多件红山文化玉器的蒙古族青年布和朝鲁。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布和朝鲁的父亲丹巴。

     正是因为这一线索,那日斯台遗址得以被系统挖掘,并因出土了众多红山文化玉器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人类文明第一道曙光”。那日斯台遗址是迄今西拉木伦河以北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原始文化遗存之一,从出土的遗物特征上看,其相对年代应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阶段,同时还发现年代稍早的“兴隆洼文化”遗物。

    遗址地处大青山东麓余脉 “密绿大坝”南侧、西拉木伦河支流查干木伦河西岸的高地上,位于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嘎查境内的巴彦汉山东麓、毛林达巴南侧,南距西拉木伦河约13公里。整个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暴露面积在150万平方米左右。遗址东部是台地,为那日斯台嘎查居民地,西部是坡地,中间被宽约100米的乌兰沟隔断。由于风沙侵蚀,植被破坏,文化层被严重扰乱,陶片、石器等暴露于整个台地之上,遗址东北侧的斜坡上有七八处清晰可辨的窑址,有的地段还发现有土垒和沟壕的痕迹。遗址的周围,个别地段还有壕沟痕迹。遗址西侧在乌兰沟渡槽附近,文化层保存稍好,暴露有灰坑和房址,从地表观察,房址有圆形、略呈方形和长方形几种。在遗址内征集、采集及发掘清理所获得的文物标本甚多,主要有玉器、陶器、石器、石雕器和骨器。

    玉雕器主要有龙形玉、鸟、鸮、蚕、鱼、人形玉器、勾云形佩、斧、璜、兽首三孔器、三联璧、纺瓜、饰件、珠饰、坠饰、玉管、玉锥、玉棒、玉匕形器等(见图3至图23)。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3  玉猪龙 12厘米、宽5.2厘米、厚2.8厘米,中间孔径1.8厘米。那日斯台出土。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4  鸟形玦  系采用巴林石雕琢而成,呈乳白色,高5.5厘米,宽4.9厘米,中心孔径2厘米,颈部孔径0.3厘米,厚0.1厘米。1979年那日斯台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5  那日斯台出土的玉鸟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6  玉鹄,长4.2厘米,宽4.6厘米,最厚1.5厘米。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图7  玉鸮 6.1厘米,宽6厘米,厚1.8厘米。1982年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正面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背面

8  玉鸮  4.4厘米,宽4.6厘米,厚1.7厘米。1982年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正面    第四百五十九篇 <wbr> <wbr>巴林右旗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一) 背面

图9  玉鸮 2.48厘米,宽3厘米,厚0.68厘米。1980年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