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遗址位于建平县富山乡的建平县与凌源市交界处,因牤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距建平县政府所在地叶柏寿镇13.4公里。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已有5500年的历史,它的发现,将中华民族文明史又推前了1000多年,因而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遗址由女神庙、祭坛和20余处积石冢组成,并出土了大批玉器等珍贵文物,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1至图6)。

图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立体示意图。

图2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迹全景。

图3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迹景观(航空拍摄)。京沈公路、锦承铁路贯穿期间,遗址坐落于松林叶中。为女神庙和广场平台,为呈“一”字形排列的积石冢群,为群山山峰上的积石冢。

图4
牛河梁第二地点(Ⅱ)积石冢群全景(热气球由东向西摄),东西总长110米。

图5
牛河梁遗址志铭。

图6
牛河梁遗址标志碑。
严格说,红山后遗址的系统挖掘,是1935年由日本人主持进行的,之后他们出版了一本厚厚的报告《赤峰红山后》,把这种遗存称为赤峰第二期文化。《赤峰红山后》的影响是长远的,由于发现的遗存内涵一直未能超出红山后的范畴,所以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红山文化还被认为是一种受到黄河流域文化强烈影响的边远地区的原始文化,牛河梁、东山嘴遗址的发现才改变了这一现实。
在辽宁省西部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的地方,有一片东西走向、绵延十余里的山梁地带,该山梁居大凌河与老哈河之间,因牤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牛河梁”。这一带黄土发育,地理环境优越,红山文化遗存密集,占地50平方公里。
牛河梁曾经像辽西其它地方一样,干旱、贫瘠、默默无闻。山梁的两侧满布松林,低矮的农舍错落其间。在这片土地上,并没有任何迹象引发人们对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复杂的原始文明的遐想,尽管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人在这里修筑铁路起,当地的村民就不时地从地下挖出一些“活石头”、绘有彩色图案的陶片和一些晶莹剔透的玉器。是啊,几千年的时间是很长很长的,俗话说沧海桑田,几千年风沙过处,一切的遗迹都早已被尘土淹没了,零星的几件物品怎么能让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的质朴、勤劳的农民了解它们的意义呢?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1年初夏。
1981年,文物普查在辽宁省建平进行。时任朝阳市文化局的宫殿东亲自到县城坐镇。集中全县32个公社文化站站长到县城进行培训,时任业务负责人的郭大顺先生(见图7)亲自授课。郭先生强调了发现红山文化遗址的重要性,讲解了红山文化的特点。休息时,富山乡文化站长赵文彦反映,说马家沟生产队长家有一件“笔筒”似的东西很像郭先生讲的红山文化玉器。第二天,培训班刚一结束,郭先生就与县文管所干部李殿福和赵文彦骑自行车赶到了距县城7.5公里的富山乡马家沟生产队长马龙图家。马队长十分热情地迎接客人进屋。一进屋,郭先生就看到了柜面上摆放着一个似笔筒又不是笔筒的筒状器,里面真的插着几支笔。郭先生上前拿起“笔筒”仔细端详着,心里暗喜,这哪里是什么笔筒,正是我们在朝阳苦苦寻找的红山文化玉器中最重要的一类—马蹄状玉箍。征得马队长的同意,郭先生一行带走了这件玉箍,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

图7
郭大顺先生。
低矮的房屋前围着窄小的院落,一座连着一座。清晨,村民们照例在自家房前屋后忙碌着,妇女们在灶边开始准备早饭,整个村子在袅袅炊烟中显得那样恬静、平和,只有偶尔从村前公路上疾驶而过的车辆给这宁静的山乡带来些许流动的快节奏。考古队员的到来使这里变得热闹起来,淳朴的农民得知客人的来意后,纷纷聚集而来,贡献出了他们保存经年的珍品,那里面有勾云形玉佩、马蹄形玉箍、双联玉璧等等。郭先生在老乡中征集了一件马蹄状玉箍,一件双联玉璧。
郭先生判定,在马家沟附近,必定有红山文化遗存。询问老乡这些东西在哪里捡到时,老乡便把郭先生他们领到了牛河梁山冈上。这座山位于公路101线南面,锦承铁路的北面。东西方向处在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地表散布着红山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彩陶片。承包土地的老大爷说,种地时还捡到过像“万”字形的石片,因已经破碎就扔掉到。这些重要的遗物,使郭先生等考古工作者都毫无疑问地确定这又是一处红山文化遗址。接下来的几天,考古工作者集中在这块台地上找“宝”。果然在一条沟边老百姓起石头的地方露出了人骨,做了简单整理后,居然清理出一座墓葬。墓为石棺,东西向,长2米,宽0.8米。单人仰身直肢葬,人骨保存较完好。在墓主人头顶部左侧,发现一件玉环。玉环为白色,直径21.1厘米,体形较大,穿单孔,横断面呈三角形。这是第一次发现的红山文化墓葬,也是红山文化玉器在墓葬中第一次正式发掘出土。这一天为1981年4月8日。这个遗址点后来编号为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这座墓编为第二地点第一号冢第1号墓(见图8至图14)。

图8
考察积石冢。

图9 第二地点祭坛。

图10 第二地点祭坛。

图11 第二地点祭坛立石。

图12 第二地点1号墓。

图13 第二地点1号墓。

图14 第二地点1号墓。
直到此时,红山文化的墓葬还是第一次被确认,更何况是东西百余米的积石冢,这怎能不令考古工作者兴奋不已。然而同年,另一处红山文化重要遗址—东山嘴遗址的发掘,一时又把人们的视线从这里引开了。(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