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环一般戴在大臂上,也有戴在小臂稍上位置的(见图1-图5)。作为一种日常佩饰,它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基本造型为扁平圆环状和管形圆环状两种,通体磨光,多用白玉、黄玉制作,工艺精致。管形圆环状臂环器身断面呈圆形,扁平圆环状臂环中心稍厚,边缘较薄。

图1
牛河梁第14号墓出土的臂环。
A面
B面
图2
臂环
牛河梁第5地点1号冢出土,直径7.5厘米,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藏。
图3 臂环
直径21厘米,博主藏品。
图4 臂环
外径11厘米,内径5.7厘米,厚1.5厘米。博主藏品。
图5
臂环
博主藏品。
红山文化已有臂环出土,2007年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高力布镇被群众哄抢的红山文化玉器中,据说就有大型圆径臂环。
新石器时代臂环有的在外壁表面雕琢出4组兽面纹,过去有人把这种类型的臂环称作“蚩尤环”,据说有辟邪作用,说是黄帝战败蚩尤,把蚩尤人首像琢在臂环上作为纪念,看来不是空穴来风。
在商周时候,环还有表示修好、恢复原来关系的含义。被流放在边境的罪臣,3年之后,如果接到君王使者送来的玉环,就知道自己回返有望,不久就会被召回任用,往往大喜谢恩。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环的这层意思便慢慢淡去了。
战国玉环种类很多,有丝束环、云纹环、谷纹环、龙纹环等。
玉环在汉代使用仍较为普遍,或为佩饰,或为手镯,形制多样。
魏晋时的玉环略有变异,环面素朴无纹,只在圆形外侧对称雕出两长方形凸起。
唐代玉环圆形,体较厚,琢成内外六瓣莲花形,束腰。
宋代有扁圆形玉环,如早期形制。
明、清两代多雕团龙纹、蟠螭纹及竹节形玉环,龙身多饰鱼鳞纹,旁衬卷云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