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反映性崇拜的应该是红山文化的玉双联壁、三联璧。黑龙江出土的几件双联壁、三联璧(见图1-4),外形呈一头小、另一头大,被雕成一个狭长的椭圆,上面的一个圆孔特别小,下面的一个孔比较大。这样逼真的造型,正是女性生殖器的再创作。

图1 双联璧
长6.57厘米,宽6.6厘米,中心孔径1.86厘米,厚0.29厘米,小孔径0.2厘米。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李家岗墓葬出土,现藏于杜尔伯特博物馆。

图2
双联璧
长6.47厘米,宽4.75厘米,孔径1.56-1.86厘米,厚0.4厘米,孔径0.2厘米。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李家岗墓葬出土,现藏于杜尔伯特博物馆。

图3
双联璧
长5.91厘米,上宽3.24厘米,下宽3.77厘米,上孔孔径1.12厘米,下孔孔径1.57厘米。黑龙江省泰来县宏升乡东翁根山遗址出土,现藏于泰来县博物馆。

图4
三联璧
长9.37厘米,宽5厘米,厚0.4厘米,上孔径1.2厘米,中孔径1.75厘米,下孔径2.1厘米。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遗址出土,现藏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博主曾见到几件单孔、双联、三联玉璧(见图5-8),据说出土于辽宁阜新地区。
图5 单孔璧
长2厘米。

图6 双孔璧
长3.3厘米。

图7 三孔璧
长3.5厘米。

图8 三孔璧
长4.6厘米。
从双联璧、三联璧出发,我们探讨一个问题:双联璧、三联璧最初是以女性的生殖器为原型而创作的,那么它在演变过程中,上面的孔逐渐增大,外形也从圆形、椭圆形向葫芦形发展,这究竟是性崇拜的观念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还是审美的观念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抑或是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否可以这样想像,离开对原物的崇拜,原始人是创造不出和女性生殖器一模一样的双联璧、三联璧玉器的,而双联璧、三联璧上孔的变大和下孔的变圆逐渐成为葫芦型,其象征意义是再明确不过了,即从性崇拜向生殖崇拜的转变。也就是红山文化时期,原始先民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原始社会,人口稀少,氏族的壮大是每个氏族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这样生殖崇拜的观念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在我国各民族的神话中,有许多葫芦生人的神话,有的民族就是从葫芦中走出来的,葫芦是孕育人类祖先的原始母体,“葫芦生人”神话的原始含义应该是红山文化双联璧、三联璧。双联璧、三联璧的造型,从女性生殖器的形状发展到葫芦形状,就是人类从性交到生殖的发展过程,就是红山文化从性崇拜到生殖崇拜的发展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