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龙袍干尸”真容
破解“龙袍谜案”
作者:窦秋波 卢青山
一具尸长1米73、左脚长有六趾的清代男尸,却盘着明朝风格的发髻,违反了清朝“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

“龙袍干尸”

头部特写

干尸六趾
四品文官,一品武服,“龙袍”加身,竟能够得以安然下葬。
“龙袍加身”

五爪金龙
这些匪夷所思的谜团引起的人们对死者身份的关注……
从2009年12月1日开始,央视《科技博览》栏目的《龙袍谜案》对这具扑朔迷离的石景山干尸进行了连续5天的专题报道。
这具北京唯一的干尸是2006年5月在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现场意外挖掘出的。干尸长1.73米、左脚长有六个脚趾。干尸刚出土时皮肤还有弹性,呈古铜色,后来干尸的水分彻底挥发,但头发、指甲尚保存完好,全身呈黑色。
干尸被放置在一个双层恒温玻璃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干尸的上半身全貌,暗红色的皮肤肌肉组织。干尸的头发经过修整被理顺在脑后,全身骨骼非常完整。
虽然干尸的身份已经初步推定为清康熙时期的“中宪大夫黄拙吾”,但专家寻遍《清史》,却没有发现任何关于黄拙吾的记载 。
令人不解的是,此人下葬棺椁的棺头上所载为: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按照清代官服制:文官补服绣飞禽;武官补子绣走兽。中宪大夫为四品文官,四品文官的官服应该绣有鸳鸯补子。但男尸所穿补服上绣的却是麒麟的图案,这是一品武官才有的官服。
不仅如此,还穿着“四爪蟒袍”和“五爪龙袍”。四爪为蟒,五爪为龙,此人不过是四品文官,一生一不一定见过一次皇上,却身穿只有亲王以上才有资格穿的四爪蟒袍和五爪龙袍。清朝对此处置之严古今未有,前有清朝第一大权臣多尔衮死后因私藏龙袍被鞭尸,后有和珅因此而被治罪。然而此人却能穿着龙袍沉睡百年至今相安无事。另外,清代发式为前面坤发,后面辫子,而干尸的这种“发髻”发式与清规“剃发令”不符,会招来杀身之祸,更也不可能在朝为官。
为进一步查明“龙袍干尸”的确切身份,有效破解“龙袍谜案”,赵成文教授应有关方面邀前往石景山实地勘验此具干尸并对干尸进行“肖像复原”。
复原工作开始前,赵教授首先分析了干尸头顶推断发际线的位置,经在计算机上放大观察,干尸头顶没有留法痕迹,推断死者生前应该遵守了清朝的剃发易服制度。
此次复原根据推断的干尸死亡年龄(58岁左右)将复原年龄确定为50岁左右,一个可以“较好反映出死者生前精神状态”的年龄段。然后,对干尸面部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拍照,并在计算机上对干尸面部进行局部放大、处理。经过比较分析、反复甄别,找出五官的稳定性、本质性特征,对客观原因导致的尸体形貌变形进行了纠偏和归位。
最后,依据刑事相貌学规律,利用警星CCK-III对干尸面部具体特征进行测量、标线和五官选配、肌肤融合,并结合死者生前背景进行表情基调的刻画以及发式、衣着的增添。

五官测量、标线

五官选配情况
从复原结果看,此男性干尸生前乃一位风儒雅士的文官形象。

复原肖像
最后,赵教授分析:“龙袍干尸”的死亡时间可能是深秋。尸体刚出现霉斑点就停止了,很可能是低温天气阻止了尸体的继续腐败。
经过多位专家站在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考证,最后复原了北京石景山“龙袍干尸”的身世谜团:
黄拙吾,历经明末清初,在清朝为官,不得已屈从满人统治,剃发易服。在清朝为官期间,因为有所建树,被封为四品“中宪大夫”,并获得皇上赏赐的一品“麒麟补服”和“五爪龙袍”。黄拙吾晚年因病卧床,深秋弥留之际,滴水不进,卧床而亡,家人将其发辫挽成发髻,依然保存明朝发式入葬,以示慰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