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小说答题模式(第二讲)
(2010-12-05 22:08:15)
标签:
杂谈 |
角度二 环境
1 自然环境
作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达主题,
(1)
(2)
(3)
(4)
(5)
(6)
角度三 情节
考向探究 .
1 概述情节
(1) 一句话概括主要情节
(2) 梳理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 分析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
3 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
应考策略
一般情节的作用分析法
基本做法:从技巧、内容、结构、情感、主题、人物性格、线索的角度分析(1)情节自身的表现作用(2)在全文中的作用
具体做法:
1技巧(插叙、对话、景物描写……)
2情节自身的内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
3在内容上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作用
4对主题思想写作主旨的表现作用
5在结构上的作用
6情感(在开头有时有奠定基调的作用)
7线索
出现在文章前面、中间和后面的段落情节的作用是不同的。
区别大致如下:
1出现在前,面的作用——设悬念(引人入胜)、铺垫、伏笔、蓄势、张本、引出下文、象征、暗示
2在中间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呼应、深入一层、另起一层、又掀波澜(跌宕起伏)、推动情节,发展、变化、突转、高潮,转向结局,点题,深化主题,拓展主题,
3在后面的作用——总结、照应前文、点题、点出写作主旨、深化主题、拓展主题。
(要写效果,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
传统小说和外国现代小说情节结构安排的不同之处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的运行模式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 遵循基本模式: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第二种 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
小说的运行不死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是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总是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跑回到轨道,这样就出现了情节上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第三种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中,俗称“欧·亨利”式结尾。
在结尾出其不意的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往往都出乎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在情理之中。
此外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式,留白式。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结构模式。
第一种 延迟式。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有不式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张力。
第二种是生活的横断面。
讲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第三种意识流。
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小说开头常用方法
1设疑法
效果
(1)
(2)
(3)
(4)
2景物描写法
效果
见上
1出人意料
从技巧上讲,与前文的伏笔照应,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从结构上讲,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波
从情感上讲,猛烈撞击读者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作用,深思
2悲剧结局
主题:深化
很好的塑造人物性格
情感:令人伤感,引人回味,思考
3大团圆式结局
从表达技巧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来说,戏剧的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与主人公和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审美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
留白,空白的结局,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