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陆耀良和唐耿良
(2013-03-15 12:16:10)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评弹语丝 |
最近电视里又在播放陆耀良的长篇评话《三国》,所以有机会就重新看一下。
陆耀良年轻时的录音听过一些,但反倒感觉年老的状态超过年轻时。
唯一的缺陷就是他嗓音天赋问题,人物角色起不足,且有雷同嫌疑。
近代说三国的,在沪上享有盛名的还有一位,那就是唐耿良。
虽然此人被称为左派,但是说的书我还是蛮喜欢听的。
他嗓音甜润,书路清晰,关键是流派正统,落落大方。
有一个忘年交跟我说,《三国》应该是一本线装书,可惜唐说的像精装本现代版。此话也有一定道理。
评弹中,书路不同,产生效果大相径庭,特别在大书中尤其明显。
所以听书的乐趣,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同样一部书,照样是各家各说,各有风采。
现在的人为撒不喜欢听书,我妈就是一个例子。
她这两天听下来,第一感觉就是说书是骗人的,她说刘备怎么会带着那么多老百姓一起舍弃樊城逃跑呢,打仗嘛,肯定不会带着老百姓的嘛。
我跟她说,这个就是说书潜移默化的内容,也是大多数听众向着刘备的体现。
她不理解。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听书究竟听的是什么呢?反正不是新老娘舅,不是帮女郎,不是庭审纪实……
陆耀良年轻时的录音听过一些,但反倒感觉年老的状态超过年轻时。
唯一的缺陷就是他嗓音天赋问题,人物角色起不足,且有雷同嫌疑。
近代说三国的,在沪上享有盛名的还有一位,那就是唐耿良。
虽然此人被称为左派,但是说的书我还是蛮喜欢听的。
他嗓音甜润,书路清晰,关键是流派正统,落落大方。
有一个忘年交跟我说,《三国》应该是一本线装书,可惜唐说的像精装本现代版。此话也有一定道理。
评弹中,书路不同,产生效果大相径庭,特别在大书中尤其明显。
所以听书的乐趣,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同样一部书,照样是各家各说,各有风采。
现在的人为撒不喜欢听书,我妈就是一个例子。
她这两天听下来,第一感觉就是说书是骗人的,她说刘备怎么会带着那么多老百姓一起舍弃樊城逃跑呢,打仗嘛,肯定不会带着老百姓的嘛。
我跟她说,这个就是说书潜移默化的内容,也是大多数听众向着刘备的体现。
她不理解。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听书究竟听的是什么呢?反正不是新老娘舅,不是帮女郎,不是庭审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