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前的忧思,"毒玩具"国内泛滥
(2011-05-29 07:44:20)
标签:
礼品饰品邻苯二甲酸重金属含量增塑剂有毒儿童玩具假冒伪劣六一健康 |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可国内大量有毒玩具的泛滥,却深深拷问着我们社会敏感的神经。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可是,一些中国企业的“精明之处”却让人震惊和愤怒。都是中国企业制造的玩具,内销产品使用有毒的染料和原料,而外销产品使用无毒的染料和原料。显然,“毒玩具”只伤害中国孩子,外国孩子能免于受害,这样鲜明的事实对比,让人情何以堪?!应该说,中国玩具企业之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执行“双重标准”,首先是利益驱动所致。据业内人士透露,添加了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玩具材料成本较低,一般为1400元/吨。而不含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材料,成本则为2万元/吨,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自然倾向于更多地使用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材料。
应该说,一个产品,两套标准,这样的消息读起来确实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但是,在我看来,板子也不能仅仅打在生产企业身上。因为企业依据行业标准生产,既然国内玩具安全检测标准不检重金属含量,也就不存在超标之说;而国外对重金属含量必须检测,企业也就只能按国外标准生产了。可见,检测标准的“内外有别”让企业有了空子可钻。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显然,这种检测标准的“严重滞后”,击中了我国职能和监管部门的软肋。应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使用低碳、节能、环保、无毒的材料生产的产品,才是社会未来发展方向。而作为制定检测标准的职能部门,应该通过具体的措施,来体现和引导这样的发展理念。比如,以前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使用过的一些剧毒农药,现在已经全面禁止。一来,是保护环境。二来,是保护人们的健康。在我看来,检测标准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成为人们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护卫者。
所以,从某种程度说,让国内企业生产的玩具更加安全,需要一种“合力”。比如,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企业加强自律,监管动真格。只有这样,我们国内企业生产的本土玩具才能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