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神在这里跳跳舞——波希米亚白骨洞

(2011-11-16 06:55:43)
标签:

库特纳

波希米亚

a4

c4

霍拉

旅游

分类: 资料归档

    波希米亚总是与神秘一词千丝万缕脱不开干系。穿过茂密的森林和起伏的山地,在布拉格以东不到七十公里的丘谷间,坐落着一个叫做库特纳霍拉的小城。尽管也有恢宏的教堂、古老的城区,但是到此一游的游客,多半总是直奔位于小城东北角的Ossuary小教堂的地窟而去。那里是波西尼亚死神跳舞的地方。四万具无名尸骨,在洞窟之中或堆积成尖塔,或装饰成吊灯,人骨的烛台、人骨的壁画,人骨的祭坛,其中的一切似乎都是用人骨来精心装饰,林林种种,匪夷所思,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库特纳霍拉人骨教堂。

    欧洲各地为游客亲睐喜欢的公共墓地、地下墓场着实不少,象这样以人骨为装饰的地点也颇有几处,象位于巴黎第十四区的万骨窟Catacombs。里面据说至少堆积着六、七百万具尸骨,走入其中,只见四面八方的尸骨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光是开放区域的长度就以公里计。在阴暗潮湿的人骨坑道中,也没有什么严格管理,瘆瘆地行走间,猛然间会有好事之徒,兴致所至抄起一根大腿骨或一个头颅,尖叫作怪闹事取乐似乎也是司空见惯的场面。类似的尸骨窟在波兰、葡萄牙、塞尔维亚也都有,但比较精致的要算罗马维内多大街上的圣灵怀胎玛丽亚教堂(或者是圣母无玷始胎教堂)。规模虽然略小,但收集的都是托钵僧会会士的尸骨,大约有4千具的样子,装饰成各种精美图形,环境气氛相对肃穆庄,对死者也足够的尊重,不要说靠近触摸,就连拍照都是严格禁止的。尤其喜欢尸窟墙上的一行警言,相当犀利,记得当时看了足足有半响都没回过神来:

“你现在的样子也是我们以前的样子;

  而我们现在的样子将是你未来的样子。”


    库特纳霍拉不大,虽说早在1995年整个老城就被列入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名录,但若不是街上偶尔出现一个旅行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唧唧呱呱一下,二万来人口的小城,尤其在这个西风满街追逐落叶的季节,着实显得萧条和落寞。就像一个青春不再,又少人怜爱的女子,坐在波希米亚的密林深处兀自沉吟,听见游人脚步声响,发一声叹息,却不正眼看你一下。

   库特纳霍拉最风光的时光,开始在八百多年前,黑衣白袍的西多会修士们选中这块地势起伏的丘地做为隐修之地。结果一位修士在种满葡萄的小山坡上意外的挖到了一块银矿石。并把脱下的僧袍,做为找到矿石地点的记号。此城的德语名字僧袍山便由此而来。但是僧袍一旦脱下,也预兆着隐修院再无宁日。发现银矿的消息不胫而走,寻宝者就此络绎不绝。银矿让僧袍山成了聚宝盆。库特纳霍拉很快热闹起来,并逐步发展成了一个城市,接下来国王授予铸币权,帝国开设造币厂,在很长时间里,通行欧洲的波希米亚格罗申银币就在这里铸造出炉。而库特纳霍拉也一跃而成为波希米亚境内仅次于布拉格的第二繁华都市。城镇不断扩大,教堂陆续新建,居民持续增多。库特纳霍拉人不但建造了捷克境内第二大哥特式主教堂,还想方设法从圣地耶路撒冷带来耶稣基督曾经踏过的泥土,撒在了隐修院的公墓中,这让库特纳霍拉变得不但富有而且神圣,而隐修会的墓地也成了波希米亚最受人向往的魂归之所之一。

但是随着银矿枯竭之后,黑死病接踵而来,紧接着又是三十年战争。一度绚烂辉煌的城市终于风光不再,一切都停顿下来了,只有名噪一时墓园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到了十六世纪,墓地因缺乏管理而日渐荒芜,许多尸骨甚至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那种令人怵目惊心景象下,一位西多会的半瞎会士开始出来整理尸骨,他将散落的尸骨陆续搬移到教堂的地窟中集中起来。十八世纪,一位意大利裔的建筑师接手了这项工程,并构建了人骨尖塔、人骨烛台等各种人骨艺术品。1870年,修道院成为了奥匈帝国历史上战功卓著的施瓦岑贝格家族的私人财产,当地一位木雕师傅林特(Rint)着手将所有尸骨清洗、消毒、漂白,并拼组出一个硕大的施瓦岑贝格家族的盾牌型家徽。尸骨教堂的规模也就此定型。


如果在布拉格有三天以上的时间,安排一天到库特纳霍拉换换口味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自己开车过来不过一个小时。想轻松一些也可以在布拉格旧城广场一带找到不少提供库特纳霍拉一日游的专线游览项目,不嫌麻烦,那么搭火车前往也相当不错。

库特纳霍拉不但有尸骨教堂,还有当年的银矿矿洞以及离尸骨教堂仅数步之遥的圣母玛利亚和圣施洗约翰升天大教堂都颇值得走走看看,当然还有当地的主教堂圣芭芭拉大教堂,特别是它那如飞翼般展开的哥特式飞扶拱,相当精彩。圣芭芭拉教堂内部的花窗玻璃,虽说从理论上讲和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那种由一块一块拼出来的花窗不尽一致,这里二十世纪初期前后才完工的花窗玻璃只不过是直接画在玻璃上的油彩画,但是画面中许多关于捷克,奥匈帝国历史的画面都能令人受益匪浅。


 

http://s9/middle/5171a4b9gb1c410afc688&690
尸骨教堂侧门前波希米亚守护圣人约翰·内普穆克纪念柱
http://s4/middle/5171a4b9gb1c41f8c1943&690
尸骨教堂的侧门
http://s9/middle/5171a4b9gb1c43b8c1768&690
平静的墓园
http://s13/middle/5171a4b9gb1c446792f3c&690

http://s10/middle/5171a4b9gb1c4518dc109&690
用人骨拼写的“IHS”,代表着“Jesus Hominum Salvator”耶稣人类的救世主
http://s4/middle/5171a4b9gb1c4547a29d3&690

http://s16/middle/5171a4b9gb1c458e8c1ff&690

http://s6/middle/5171a4b9gb1c45bf7b615&690

http://s13/middle/5171a4b9gb1c47586053c&690

http://s10/middle/5171a4b9gb1c488288139&690

http://s2/middle/5171a4b9gb1c491dc3871&690


http://s8/middle/5171a4b9gb1c494d20a07&690


http://s14/middle/5171a4b9gb1d76c7eca8d&690
人骨烛台
http://s15/middle/5171a4b9gb1c497ca902e&690

http://s2/middle/5171a4b9gb1c4a4e15f71&690 


http://s14/middle/5171a4b9gb1c4aa005ebd&690
人骨吊灯
http://s6/middle/5171a4b9gb1c4afa5a795&690 


http://s10/middle/5171a4b9gb1c4b5806c89&690 


http://s14/middle/5171a4b9gb1c4caa647ad&690 


http://s6/middle/5171a4b9gb1c4d5628795&690 


http://s2/middle/5171a4b9gb1c4d8bdbd21&690


http://s4/middle/5171a4b9gb1c4de4f3a13&690


http://s6/middle/5171a4b9gb1c4e2043595&690
施瓦岑伯格家族的家徽
http://s9/middle/5171a4b9gb1c4e6bcaea8&690
家徽中黑乌鸦撕啃土耳其人头的部分

http://s13/middle/5171a4b9gb1d771fb192c&690
人骨地窟之上是一间相当朴素的教堂

http://s10/middle/5171a4b9gb1d77a3a6dd9&690
尸骨地窟门口是售票处,也可以在那里租用讲解器,中文解说,以及购买纪念品等等

http://s8/middle/5171a4b9gb1d78cf43397&690
圣芭芭拉大教堂。可惜我到的时候正在维修

http://s16/middle/5171a4b9gb1d790f921cf&690
有奥匈帝国皇帝,茜茜公主丈夫弗朗茨·约瑟夫画面的画窗玻璃

http://s1/middle/5171a4b9gb1d79727ff20&690



由圣芭芭拉教堂之前,可以眺望一下小城景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八月数书
后一篇:奉主之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