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2009-05-01 19:27:15)
标签:

认知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成就动机

杂谈

分类: 教育原生态研究中心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学习需要就称为学习驱力。

   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

①认知内驱力

它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学生对某门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成功的学习经验可以增强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在课堂学习中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它对学习起很大的推动作用。可见,认知内驱力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互惠的。

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这是指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而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由人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所派生出来的。它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因为一个人赢得的地位通常是与他的成就水平或能力水平相称的。

③附属内驱力

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随年龄、性别、人格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以求得好成绩,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开始从父母转向同龄伙伴。在这期间,来自同伴和集体的赞许和认可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内驱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