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优美动人的爱情绝唱——宝黛共读西厢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宝黛共读 |
分类: 文艺评论 |
http://s10/mw690/001usYhhzy72I4FgXS999&690
图一:宝黛共读西厢剧照
一曲优美动人的爱情绝唱
——宝黛共读西厢
文○徐银才
《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通过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由盛到衰的客观描写,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康乾时期广阔的社会画卷。而作为纵观全书的一根主线.作者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却又使《红楼梦》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描绘出一种理想主义色彩,具有崇高的美学意蕴。
一、揭示宝黛的思想基础和爱慕之情
无可置疑,宝黛的爱情描写是《红楼梦》最富神韵的地方。曹雪芹以饱含情感的笔墨,多侧面地展示了宝黛二人刻骨铭心、哀婉动人的爱情生活,给后世留下了一曲优美动人的爱情绝唱。其中,《红楼梦》第廿三回所写的宝黛“共读西厢”就是最为精彩的片段。小说在此回主要通过对宝黛两人阅读《西厢记》时的感受和对话,揭示了他俩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爱慕之情。
文中提到《会真记》,即元杂剧《西厢记》。曹雪芹是这样描述的:宝玉一日闲散无聊,便携着一本《西厢记》来到沁芳闸桥边坐着阅读,在这暮春时节,潇湘馆中的林黛玉忽感桃花飘零,恐为污泥所染,便提着花锄到沁芳闸“葬花”,于是,宝玉和黛玉在此相逢,黛玉忽见宝玉手中拿着一本书,便问是什么书?宝玉见闻.慌得将书藏于身后,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后被黛玉索逼不过,只好将书递出.黛玉见是《西厢记》,内心喜不自禁,坐在石上翻阅,一会儿就沉浸在戏曲的艺术境界中。当黛玉读完后,机敏的贾宝玉便借《西厢记》中张生所说的两句话“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貌’,”向她挑情逗爱,倾吐内心的爱慕之情。黛玉因顾及少女的矜持,不觉怒嗔宝玉,说要告诉舅舅,舅母去,后见宝玉向她告饶的窘态,遂又转嗔为喜,也借《西厢记》中红娘所说的话来嘲笑宝玉是“苗而不秀的银样镴蜡枪头”。这一嬉一恼,虽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形式,却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共同的对对方的爱慕之情。
二、预示宝黛青梅竹马已告结束
无可否认,“共读西厢”所展示的宝黛爱情画面是极为优美的,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它却又是宝黛爱情的一首序曲。因为,在宝黛二人进入大观园之前,《红楼梦》对他们的生活场面虽有多处描写,有的甚至也写的极为精彩,诸如十七回的“林黛玉误剪香囊袋”,十八回的“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但即是表现他们二人天真无邪,斗嘴赌气的孩童生活,其中并没有夹杂着任何爱情成份。而廿三回所写的“共读西厢”却不同,它预示着宝黛青梅竹马的生活已告结束,那充满着理想憧憬的爱情生活正式降临,很明显,紧接着廿三回以后所写的宝黛生活场面,如“情中情因情感妹妹”,“诉肺腑心迷活宝玉”等,无不是他们爱情自身发展中真情流露。
三、
在宝黛“共读西厢”这场戏中,最有趣味的就是他们以曲词挑情逗爱,以试真情,其实.这种描写在《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就已出现。《飞花咏》第五回就描写了昌全和容姑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片段:
1、艺术的创新
曹雪芹借鉴了才子佳人小说这一细节描写,井加以艺术的创新。
首先,他改变了诗作为青年男女挑情逗爱的媒介,而大胆地运用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收到了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西厢记》自明至清,可以说一直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淫诲之书”,清乾隆十八年,最高统治者就直接谕文内阁“严行禁止”,可见此书在统治者眼中,就如“洪水猛兽”,然而,曹雪芹《红楼梦》中为我们展示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爱情生活,就是“共读西厢”。这种高妙的艺术构思.无论是对宝黛二人叛逆性格的形成,还是他们的爱情所表现出来的反封建礼教的深层思想意义.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次,从《红楼梦》的描写来看,宝黛的爱情觉醒,显然也与《西厢记》具有直接关系。《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与在前的才子佳人小说所表现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具有很大差异。宝黛在爱情萌发之前,曾经历着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友情生活,这种生活培育了他们共同一致的性格、理想及审美趣味。因此,当他们在置身于大观园这种如诗似画的环境中,又接触到《西厢记》这种优美的戏曲,书中所描写的张生和莺莺对爱隋的执着追求,无疑直接启示了宝黛内心深层的朦胧的爱的意识,可以说,宝黛的爱情觉醒与《西厢记》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曹雪芹在借鉴才子佳人小说描写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西厢记》来构思,确实是精妙无比,意义深远。
2、景美、情更美
宝黛《共读西厢》之所以在《红楼梦》中描写得如此优美动人,与作者在艺术上精心处理也有很大关系。《红楼梦》是一部诗意小说,这不仅表现在小说的审美意义上,而另一方面,正在于把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移植到小说的创作中。中国古典诗词大都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谓“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台无垠。”夫景以情台,情以景生”是也。宝黛“共读西厢”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正在于隋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优美的“景”和动人的“情”完美融合,从而构成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境界。小说此回所描写的景物:小桥横跨、流水潺潺,挑红柳绿,落英缤纷,确实非常优美。
然而,景美、情更美。置身在这富有诗意的温馨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太观园春景的感召下,在《西厢记》的启迪下,那种童年的友情终于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成为一种高尚美丽并不带着任何杂质的纯真爱情,可以说,“共读西厢”中的“景”与“情”配合得非常和谐一致,整个画面透射的正是一种轻松、活泼、愉快的情调,令人目眩神迷,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