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日查房,有一位明天的口腔科手术病人的心电图提示: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心率63次/分。关于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我不太清楚其发生机制,因此到网上搜集一下以便学习。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
(2)P波在同一导联中的表现是大小、形态略有差异,但P波的方向没有改变。
(3)P-P间期互差>0.12秒以上。
(4)P-R间期>0.12秒,可有轻微差异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P波变化的机制和特点: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的诊断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条:(1)一系列形状略异的P波均来源干窦房结,即PⅠ、Ⅱ、v5、v6直立;(2)在同一导联上随着心率的快慢有下列变化;①P波振幅出现大小的变化,但绝不出现逆行P-波,高大P波起源于自律性较高的寞房结头部,较小的P波起源于自律性较低的窦房结尾部。介于前两者之间的P波,起源于窦房结体部。②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都大于0.12s。较长的P—R间期见于起自窦房结头部较快的激动,较短的P—R间期则为起源于窦房结尾部的较慢激动。 P波振幅及P—R间期的变化,说明节律点游走而不固定。但不应出现P波极性和P—R间期小于0.12s的变化,否则,说明节律点不在窦房结内游走。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与一般窦性心律不齐相似,多见于健康儿童及青年,亦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或由洋地黄类等药物引起。临床上出现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无需特殊治疗,若因药物引起,可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必要时停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