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2011-04-19 13:36:45)
标签:

杂谈



《冷热与温度》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实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四、教学过程:
      一、 认识温度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每个小组的2号同学站起来。
      桌上有三杯水,你的左边是一杯热水,右边是一杯冷水,中间的是温水。请将左手食指放入热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冷水中,感觉到冷与热了吗?
      接着,将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将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感觉到的冷热一样吗?哪只冷一些,哪只热一些?(板书:冷热)你能说说原因吗?这就说明人的感觉不一定准确。即使是同一杯水,给我们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感到井水是冬暖夏凉的,其实,井水的温度冬天的比夏天还低3-4℃。(板书:温度)我们也会觉得山洞是冬暖夏凉的,实际上,天然的山洞或地洞都是恒温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冷热与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它的常用单位:(板书:摄氏度)。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过渡: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先摸一摸,猜一猜。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1、自学书本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师生共同学习要点。
      3、请每组选一名代表使用温度计。
      4、教学如何读数。
      5、测量三杯水的温度。注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温度。
      6、开始测量。
      7、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两至三组测量的数据)
      8、得出结论:热水的温度较高,温水的温度一般,冷水的温度较低。
      三、 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1、过渡:同学们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那么它的下降的速度是怎样的呢?
      2、学生猜测,为什么这样猜?
      4、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
      5、出示实验要求。
      6、小组内分工合作,使用温度计,每隔2分钟学生自己看钟报时,读数,记录。
      7、交流汇报。
      8、学作曲线图
      (1)、(教师选择一组的记录表)讲述:有时,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示范作出曲线图。
      (3)、学生作曲线图。
      9、大家看图,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呢?(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从而得出结论。
      10、大家知道为什么温度变化是先快后慢的吗?
      热水刚到入杯中时与周围的温度相差较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四、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以后还想研究什么?
      2、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3、课后可以继续观察:水温究竟下降到多少度?
      板书:
      冷热与温度
      温度
      摄氏度
                               温度逐渐下降,先快后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