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睿妈咪
最近减少了看手机时间,瞬间清静了。把自己放进《林徽音传》里,让内心也跟着沉静。
对民国时期这位身兼中国建筑师、诗人、作家、教师的才女又加深了几分认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貌出众,才华横溢,16岁随父亲游历欧洲。虽然身在民国时期,但却有着超前的思维和敏锐的视角,学习舞台设计、将几近消失的景泰蓝又搬回大众视野,涉足多个领域都获得成功的反响。就现在来讲,当之无愧的真正人生赢家。
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考察古建筑,就算在病中也从未松懈,心牵的仍然是国家和她最爱的古建筑。敬佩林先生的才识过人,还有对情感的理智和刻已。比如那段刻骨铭心与志摩的情,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选择了与梁思成先生共度一生,无疑是当时最佳的人生重要选择和转折,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一个选择都深思熟虑,最终成就了那个被无数人交口称赞、缅怀的——才女林徽音。
看完了林徽音传,让我感概最深切的是她与美国朋友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一生的朋友情谊。对于感情丰沛、喜欢表达自我和喜欢朋友环绕身边的林徽音来说,每一个与朋友在一起的日子,都是她短暂人生中最为闪亮的时刻。在诸多的朋友当中,费正清和费慰梅夫妇是林徽音夫妇生命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他们在和平时期惺惺相惜,在战乱中患难与共,让他们的情谊持续了一生,并一直延伸到他们的晚辈。
大户人家出身的林徽音,一直过着优渥的生活,在战乱中却过着颠沛流离,资源匮乏的日子。在那段最灰暗、困苦的日子里,依然坚定的维系着与费氏夫妇的通信,向他们倾诉内心的苦楚和无奈,毫不避讳地给他们描述着狼狈的逃难生活。费氏夫妇的存在,就像一道光,照进了在人生最艰苦、疾病缠身的林先生全部希冀和寄托。
在混乱的战争年代,林徽音甚至把梁思成很多珍贵手搞、胶片托付给费氏保管,这份信任和嘱托可见一斑。这中间还有一段插曲,费慰梅接到梁思成口信,让其把一包珍贵的研究资料寄给一位在伦敦的刘姓小姐,由她再转寄给在北京的梁思成。在此之前,费慰梅没有听说过梁氏夫妇有这样一位朋友,但还是按照地址寄了过去,并一再嘱托刘小姐,一定要用挂号的形式寄到北京。
直到20多年后,费慰梅无意中得知梁思成并未收到那份包裹。也就是说当年刘姓小姐并未将包裹寄给梁思成。那是梁思成毕生的心血,是他生命最后14年的研究里所需的基本资料。费慰梅得知这一消息时,无比震惊和愤怒,而这时,梁思成早已去世。费慰梅确没有因此而停下放弃查找。仅靠着当年一点点关于刘小姐的信息和邮局反馈的复印件还有众多朋友们的协助,终于一步步找到已移居新加坡的刘小姐。那位刘小姐也是一位注册建筑师,在费慰梅言辞谴责下,她终于把这个包裹寄回了北京。虽然晚了整整23年,但所幸的是,里面的莱卡胶片和手绘画稿都还完好无损。
为此,费慰梅专门飞到中国,再次协助整理编辑了这些资料。4年后,这本饱含梁思成毕生心血的《图像中国建筑》在麻省理工学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获得了当年美国出版专业学术书籍出版金奖。
真正相知的朋友知道什么是你是最重要且保贵的,也如你一样去珍惜、竭尽全力去爱护;真正相知的朋友,在你失意、落魄时,不断鼓励不放弃你,拼尽全力拉你出黑暗之中;真正相知的朋友,像一道光,照进你暗淡的世界,陪你一起笑对生活的起伏,却从不需要你的谢意。
平时吆五喝六的狗肉朋友,真的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都还在吗?在你风光无限,争相做闺蜜,在你名利尽失时,闺蜜还有吗?真正考验情谊的不是在顺境时的前呼后拥,而是在逆境时,有你不离不弃。
人,一生中的朋友,无需太多。如果,有一位朋友像一道光照进你的生命里,照亮你前行的路。用赤诚、善意的陪伴,无论风雨,与你一路前行,请一定要万分万分的珍惜!
林先生最著名的诗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四月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