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别人总是说我笑的时候居多,可也有哭的时候哦!
图、文:睿妈咪
写博久了,看博多了,不是说经常有看到孩子被欺负或被强势小朋友打,家长该有什么态度类似的事情,但还是看到过几例。家长们的态度各异,颇有争议。有些家长以坚持“打回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态度,绝不示弱,不做人善被人欺的马儿;有些则是以息事宁人,教会孩子宽容,传承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美德。
时代日益在变迁,社会的文明程度变了吗?作为也是家有女儿的我来说,我是不赞成孩子被打后,我们坚决“打回去”的观点,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软弱。以前因为没有遇上类似的事情,我所发表的言论是倾向于后者的。可就在上周末,这事居然也让我们遇上了,我和睿爸的意见却有着极大的分歧。
周日上午我们的计划是去购物,中午在外面吃饭,然后回家好好休息。就在我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J奶奶带着J和妹妹来家里玩,鉴于她说上周日来我家,没遇上我在家,我也就没说要出门的事儿,一起拉拉家常,三个小朋友一起玩。睿爸打了几通电话后,见我还没准备要出门的意思,就问了句:“是不是上午不出去买东西了”。我答应说要啊。J奶奶就立即起身带J和妹妹回家,我说有空再来玩儿。正准备着,J妈妈来电话,说J奶奶也想出去,让我们顺路载她一程,我当然应承。
不等我多说,J妈挂了电话。早就等不及要出门的睿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了,我让她先下去,顺便和J奶奶说让在楼下等我们一下,我们马上就下去。这会我又接了个电话,再下楼,喊睿上车时,刚刚还在兴奋的人儿,这会却坐在哪里一脸不高兴,眼里还蓄满了泪,我喊她,她当没听见。我立即下车去接应她,见她哭的更伤心了,我不明所以,还是坐在旁边的邻居说:“刚刚有个小男孩把她推翻在地,摔倒了”。我立即蹲下身来看个究竟,穿着七分裤的膝盖摔破了见斑斑血迹,手肘关节处也同样擦破了皮,也有血迹。这么硬的水泥路,摔倒了一定是这个情形。
睿见到更加委曲的哭,随后J奶奶带着J和妹妹也上了车,听了J奶奶的述说,我这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睿爸见睿受伤了,自然心里愤愤难平。当我证实了是睿以前幼儿园的同学H后,睿爸立即要停车找他家长理论。对于H我是知道的,在小区是出了名的调皮鬼,别说小孩,就算是大人,他一样会出手,我也曾领教过。更难想像四岁多的孩子有这么大的力气来攻击大人,何来的胆量?和H妈也聊过,H妈表示很无奈,对于H爱打人的习惯真是没折,打了,骂了,一样不管用。
睿爸要找H家长理论,是想让H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外面惹祸了,而且睿摔得不轻,都是在关节处,就担心会不会留下后遗症什么的。被我制止住了,一来都住在同一小区,我真的撕不开那个情面去和人家说理。虽说H在外面打人也是常有的事(为此经常关在家里),而且睿受其攻击也不是一次二次了,我们转园后,俩人在一起玩的机会更是少之又有了。二来孩子都是忘了伤疤忘了痛的主,说不定不久后俩人又玩到一处了。我们这样找人家去说,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还好,肯定会觉得不好意思,会道歉,可若是换了护短的家长,说我们是兴师问辈,有小题大作之嫌疑。如此一来,我们又如何来面对正值成长期中的孩子呢?
为此,睿爸说我软弱,就知道妥协,意思是不会保护孩子。但是当着睿的面,我就怕说着说着我就激动,变成我和睿爸俩人的口水战。但我的观点,睿爸肯定也是不会接纳的。我就一路沉默不语,抱着睿,轻抚她的伤口,边和她说:“宝贝,你不是说H是你的好朋友吗?那你觉得好朋友之间会打闹宁对方不开心吗?H不是故意推你的吧”?“H是故意推我的,以后我和H不再是好朋友了,我还要告诉别的小朋友,看到H后,都不要跟他玩了,不然别的小朋友也会和我一样”。我点点头表示赞同。睿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很少会抢对方的玩具,更不会出手打人,最多就是表示生气,不跟你玩了之类的举措。
我之所以按捺住睿爸没去找H的家长评论,并不是当妈的我不心疼睿的摔伤,更不是怕事软弱。相对,我是比较据理力争的人,也同样坚守原则。就睿的情况而言,我肯定要再观察观察,看看伤势是否真的变严重了,如查变严重了,一定会找H家长评论(上午发生后,下午问睿,她觉得无痛疼感,我们就放心了)。二来这么大的孩子在一起玩,说懂事也不太懂,更不知道轻重,若是直接教会孩子打回去,难道这样才算正当防卫?不吃亏?在我觉得,孩子就是孩子,打了过后又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玩闹,没有任何介怀。反倒是大人们较真了,如果我们把这种较真也传递给孩子,那岂不成了斤斤计较?让孩子如何学会宽容待人?这如同江湖恩怨,何时了?
对于爱打人的小朋友,我教会睿在幼儿园要及时报告给MISS听,当我们知道某个小朋友爱打人后,我们可以减少与对方玩的时间,远离对方,就是远离危险。对于这类伤脑筋的小朋友,肯定也是不受小朋友们欢迎的。家长都拿其没办法,难道我们还能教会其改正不良习惯?当然,我是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性的,不可能一味的隐让,不拿宽容假装善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