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疹手足口病第三天,手上的红泡泡得到控制

这是让我最早发现的第一个手足口病的“特征”

几天吃不了饭,喝奶后留个“小白胡子”,被我逗得哈哈笑

最后二天学没上,老师托人带了奖状及测评给我们,睿把奖状贴在冰箱门上
这奖状,应该每个小朋友都有,小班毕业的奖励!
2011年7月6日这天清晨,我如同往常一样在6:46分的闹铃响后起床。所不同的是,这个时候的睿睿已经找我喝了二次水。我本能的想:是因为开了一晚的空调,缺水了,需要补充水份。等她喝完水后,我轻轻走出房间去洗漱。等我洗漱完毕,回到房间,睿还在酣睡中。这又让我奇怪了,一般情况,就算我再怎么轻手轻脚,等我洗漱完毕,睿一定是睁着双眼在床上玩。心想:也许是这几天玩得太累了,需要多睡一会。还有二天就要结束幼儿园小班的课业,放暑假了。连着二晚都带着她在外面疯玩,在外面吃饭家里都没开火。既然想睡,就让她多睡一会吧。我又换好了衣服,一看时间已是七点半了,校车七点五十要来接了,眼看快来不及了,我马上把窗帘拉开,立即由晚上变白天了。睿被阳光刺到眼晴后,翻过身,又继续睡,没有要起床的意思。我催促道:“宝贝,快起床了,一会赶不上校车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我察觉睿的脸色有点不大对劲,嘴唇苍白。立即摸一下她的额头,没有发烧的迹象。
见势,我赶紧抱她到客厅的沙发上,见她还是有气无力的躺在沙发上,眼晴睁不开,表情无异常。我只好再和她说一次:“宝贝,我们该洗脸刷牙了,不然来不及了,上完这二天就该放暑假了哦”。“妈妈,我不想上学,我身体不舒服”。“你指给我看看,哪里不舒服呀,宝贝”?说完就见睿指了指肚子,问她是不是因为肚子饿了,一会点头,一会又摇头,又无精打彩的沉沉睡去。看这样子,太反常了,我拉着她的手,无意间发现手掌中有个红泡泡,我脑子里立即闪出“手足口病”,因为这个季节是手足口病的旺盛时期。我又仔细察看了她的脚,居然发现脚后跟也有几块红红的,但还没有形成水泡。我一下慌了神,据我所知,手足口病不仅是手上、脚上、嘴里、PP等部位有红泡泡,同时还伴有发烧的症状。我抚摸着睿的头温和的对她说:“宝贝,你身体不舒服,那我们今天就不上学了,好不好”?“那谁带我啊”?“当然是妈妈在家带你啊”。“那妈妈的领导会不会说妈妈呢”?“不会的,妈妈一会打电话给领导请假”。睿这才点点头,表示安心了。听着睿这么体贴妈妈的话,心里觉得真不是滋味,身体不舒服了,还在担心妈妈不上班会不会被领导说,多体贴的孩子啊。
拿出蒸好的豆沙包,想着等她吃点东西就带她去医院,事不适迟。可是看着睿拿着豆沙包的手在微微颤抖,我问她是不是很饿了,她无力点点头。立即给她冲了150ML的奶,见她拿着一个劲的在喝,我一边忙着收拾东西,脑子不停想,要带她去社区医院还是大医院?社区医院的就医环境不错,干净、整洁、不拥挤。大医院人多,就医环境不尽人意。可是一想着这是手足口病,万一社区的医疗条件跟不上,岂不担误了病情?立即带上现金和银行卡以及所需物品,叫了司机来接,直奔大医院。
在去医院的路上,躺在我怀里的睿,有点发烫,不知是不是和刚刚喝完奶有关,还是在发烧,这心里顿时七上八下的。想着身边三个朋友的孩子曾经患手足口病,都住院了,其中有一个听说当时的情况还很危急,好在后来一切都化险为化夷。我赶紧给睿爸打了电话,无人接听,我却如热锅上的蚂蚁,少了主心骨似的。到了大医院,直奔儿科。这儿科毫不夸长的说,真是人挤人,大的哭,小的叫,一片嘈杂,就这么点地方,挤着大人和孩子,过路都要侧身而过,哭叫声不绝于耳。赶紧拿上睿的病历本排队,护士问是否发烧,我答是。护士拿了体温计,我们坐在一边给睿量体温,5分钟后,把体温计递给护士,她看了一眼说没发烧,我这才松了口气。耐心的等着医生看疹,好不容易轮到我了,给医生讲了大概的情况后,医生检查了睿的手、脚、口腔说是很严重的手足口病,开了药方并交待:这些天不要带着孩子去公共场所,家里要进行全面消毒清洁,勤换衣物,勤洗手,仔细观察孩子是否有发烧及抽搐等现象,若发现及时住院,不能担误病情。这时的睿只是无精打彩,倒无别的异常。我们继续耐心等待拿药、打针,等待打针的过程等了足有十五分钟。这期间,很多孩子面对打针都是哭的撕心裂肺,苦苦挣扎。我和睿说:“你看这些小朋友打针都哭了,一会轮到你打针时,不要哭哦,哭打针也痛,不哭也痛,还不如不要哭了,而且也不会特别痛,就一点点痛,忍忍就过去了。睿点点头并说:“我是姐姐,打针不会哭的,弟弟打针才会哭的”。这时睿爸打来了电话,一接通电话我就厉声问他干嘛去了,不接电话,他说在开会。我对他说我们在医院,宝宝经确诊患是手足口病,并忍不住声音有点哽咽。睿爸提醒我不要惊慌,保持冷静,并问了医生最后的疹断,并说他会尽快赶回家。
轮到我们打针时,因为要抽血化验,准备了二个小瓶子,所以要先抽血了之后再开始打点滴。当护士准备好后,我用手捂着睿的眼晴不让她看到,针扎进去后,睿一声没吭,我表扬她很勇敢。可是针扎进去以后,许久都抽不出血,急的护士又是挤、又是拍睿的手,睿只是茫然的睁大眼晴看着,一声不吭。这动静引来一个像是护士长的人,又上来一阵挤压、和拍打,还是抽不出血,我心疼的看着睿,心里那个焦急也不亚于护士们。可是怎么用力挤压,都无法抽到二管血,无奈又换另一只手来抽。再扎一次,睿也是不吵不闹,还是又挤又拍的,我忍不住别过头,怎奈眼泪夺眶而出。不是有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脆弱,只为睿一声不吭,乖乖的配合,让我心疼加倍。这一番折腾后,才顺利挂上点滴,身后排队的家长,都夸这孩子表现真棒、好勇敢。
打完点滴后,因为要等待抽血结果,只得在医院等待。抱着昏昏欲睡的睿迅速离开儿科这嘈杂的环境,转身上二楼等待结果的窗口,那边的人比较少,空气相对也较流通。等拿到化血结果后,已经下午一点多了,我这从早上到这时只喝了几口水,不停排队、等待、排队折腾的也有些精疲力尽了。找到值班的医生问验血的结果情况,并再次请医生看看睿当时的情况,医生说是细菌感染,随时注意孩子的病情,并做好住院的准备,基本和上午看疹的医生相同的口径。打了司机电话让来医院接回家,司机说怎么这么长时间,在医院呆了五六个小时,我无奈摇摇头:“没办法,没有一个地方是不用排队,不用等的”。
回到家后,立即给睿洗个热水澡,并换上干净的衣服,把早上出门前煮好的绿豆粥盛了一小碗给她吃,睿接过碗吃了几口,肯定是饿了,却皱起了眉头说:“妈妈,我嘴巴好痛,吃粥也痛,就喝奶不痛”。只好再给她冲了150ML的奶,之后再给她喝了医生刚开的药,并给患处涂了点外用药,药没喝完,就吵着要睡觉了。把她放空调房睡安稳后,我这才觉得自己也很饿了,从早上到下午三点半,赶紧吃点绿豆粥垫垫肚子。
下午睿爸回家后,放下物品我提醒他洗了手后才抱睿,仔细检查她的手和脚以及嘴巴,紧锁眉头表现的十分忧心和不安。晚上睿没吃晚饭,还是喝奶。折腾了一天,晚上一倒头便睡意十足,迷糊中感觉睿爸一会给她擦药,一会又给她量体温,肯定非常担心半夜若是发高烧我们不知晓,他睡不踏实。一有动静,我立马惊醒,忐忑不安这一夜中,好在情况比较稳定,没有发烧或是抽搐等状况。第二天一早起床,也顾不上吃点东西,给睿带了冲好的牛奶,带上病历本和化验单直奔社区医院。在大医院里请医生写了病历,就是为了便于我们在社区医院看,医生交待要观察五六天以上,每天复诊,直到康复为止。医生按大医院的病历,给睿又挂了点滴,还是同样的嘱咐和交待!
第二天打完针,休息好后,傍晚睿就想要出去玩,我把医生的话说了一遍:“宝贝,因为你手上长了水泡,如果我们下去找小朋友玩,会传染给其他小朋友的,让别的小朋友也生病打针吃药是不道德的行为哦”。“好的,妈妈,那我们就下去走一走,或是骑会自行车好吗,不和小伙伴一起玩,好不好”?平时在家呆不住的孩子,这会如果硬把她留在家里,一定很不开心,睿爸也同意带着去楼下走走,只好答应她。骑着她的小单车下楼走一走,刚骑了一段路,看到游乐场哪里有小伙伴玩,睿立即想参与其中,我对她说:“宝贝,你现在不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等你手上的泡泡好了,再一起玩好吗”?虽然不愿意,也还是答应了,自顾骑着单车。不久又对我说:“妈妈,我去和小伙伴们商量下,让她们不要和我靠太近,就不会被传染了,行不行”?我还是坚决的摇摇头,不给商量的余地。骑了一圈自行车后,便返回家中吃晚饭。
自从上周四发现手足口病以来,每天上午都坚持去复诊,并打点滴、吃药,第三天时发现屁股上也有红疹子,脚和手上的红泡泡得到了控制,嘴里还是无法进食,一吃饭就喊嘴巴痛,只能每天喝点配方奶。睿爸每天晚上煲金银花水给睿泡澡,一天几次的擦药,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直到前天输完最后二瓶点滴,医生说是为了巩固,可以不用再来复诊了,等着慢慢康复。我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这些天辛苦睿爸每天带着她去复诊、挂点滴,细心的程度绝不逊色于妈妈,悉心照料她的饮食起居,我才可以安心的去上班。睿也很辛苦,每天挂点滴,手上、脚上淤青几处,就算用热毛巾敷过之后也无济于事,护士说是因为拨掉针头时没有按好患处,只好等日后慢慢自行消褪。
手足口病就这样和睿睿有惊无险的相遇了,我们由最初的恐慌到后来了解病情后心情渐渐稳定,直到康复,悬着几日的心终于放松了。手足口病并不是什么骇人听闻的不治之症,尽管也有一些关于手足口病因治疗不及时而失去孩子的个案,但那样的案例必竟不多。家长一定要传递给孩子积极、正面的信息,家长也切不可惊慌,乱了分寸,只要仔细观察,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一切都在可控制之中!
这个季节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虽然和平时的卫生习惯有很大关系,可是想不明白像我如此爱整洁、讲卫生的家庭为何会患手足口病呢?睿爸说那些你看得见的是卫生,看不见的就成了细菌,我们能保障孩子在家里的卫生,怎能保障她去外界接触的每一处都是干净、卫生的呢?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摘自网络)
手足口病虽然是一个小孩传染病,病毒成人也可以感染,所以成人也可以成为传染源,看上去比较健康的儿童也可能作为传染源,也就是手足口病的病毒感染以后,它的感染后果得病率相对少,所以说它的传染源非常多,传播途径比较复杂,可以通过肠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预防比较困难,必须是全社会群防群治。家里有儿童的,应该注意平常的预防,家长有可能把病毒带给小孩,首先家庭应该搞好家庭的环境卫生。家里搞得干净一点,经常通风,养成比较好的卫生习惯,从小教会小孩洗手,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一些洗不净的水果,这是基本的。平时还要尽量减少一些和外界的接触。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洗手,现在有大量的资料证明,不少的家庭里面感染都是病毒从外面带过来的,所以父母也好,家庭成员从外面回家以后一定要把手洗干净。家长现在要注意,不要带小孩到外面去,尽量减少接触传染源的机会,特别是医院,医院的空气里面的病毒程度比较高,尽量减少和其他的小孩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一些亲戚朋友的小孩过生日,开个生日party,来了这个亲亲,那个亲亲,殊不知可能由于这样的情况传播给小孩了。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如何护理病中的小孩比较重要,有一点要说明,手足口病的感染大多数是比较轻的,只有少数比较重的,所以说轻型病人不主张住院。这个时候要注意小孩的大小便处理要干净,每次接触生病的小孩之前,父母要洗净手,喂奶也要把乳头清洗干净。也可能有一些添加副食的,喂奶粉的,也要把奶嘴消毒,烫烫,这个时候更应该婉言拒绝一些邻居来访,如果有一些小孩到家里,家里有病号有可能感染其他的儿童。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婴幼儿,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症状主要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疱疹为主,常见的症状是口腔、手和脚,所以称之为手足口病,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20多种,主要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A组16、4、5、7、9、10 型, B组2、5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在引起手足口病的20多个病毒型别中,以EV
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肠道病毒在4 ℃可存活1年,在- 20 ℃可长期保存。病毒对紫外线、干燥和高温敏感,50
℃可将其迅速灭活,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常见的75%酒精和5%来苏对其不能起到灭活作用。
手足口病一开始的症状是发烧,一般是低烧,有一些小孩高烧一点,重症也可能发烧39度以上,然后逐渐出现皮损,嘴、手、脚上,要注意一点,小孩的臀部、肛门周围也有。皮损一开始是斑疹,大小像小米粒一样,后面可能是轻疹,再就是疱疹,出新水泡了,基本上是这样的。和水痘不一样,是躯干部位,有人说它四不像,不管怎么形容,不疼不痒,口腔是疼的,小孩有时候哭、闹,吃饭吃不下去,基本上是这样的过程。先发烧、再就是皮疹、然后症状加重,不少的加重到此为止,100个里面有三五个,比较重一点的。大多是比较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