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属于我自己的舞台,展示我自己!
已是中班的睿,今年初开始上幼儿园开设的特长班了。听老师介绍说有画画班、珠心算、舞蹈班及武术班,这几样特长中,每人可以择选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来学。问老师的意见觉得睿上什么特长班较适合她,老师说舞蹈班和画画都可以,不过因为现阶段孩子们的精力有限也不可能同时选二项,综合来看,可能选舞蹈班更适合她,不过,练舞蹈对小朋友来说有些辛苦,不知道她是否能承受的了。这一说,不禁又让我想起去年睿上小班时关于舞蹈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
最后在征得睿自己的意见后,给她报了舞蹈班。不过,和她约定不管选择哪一项兴趣来学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学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当然一般在急需表决心的情况下,都能百分百表示同意,而且答应的极为干脆,这就是孩子的心理吧。和她说明了这一切之后,也是希望她明白,爸爸妈妈在充分尊重她的意愿下选择的兴趣班,那么自己就要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是真的喜欢舞蹈。虽然这一堆大道理还不满四岁的睿未必能明白,但是,我想就从这里让她慢慢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一部份责任吧。
其实支持睿学舞蹈,也并不是没来由的。由于我自己从小喜爱文艺,喜欢唱唱跳跳,潜移默化之中又将自己的这种爱好影响给了睿,所以觉得她不管是唱歌还是跳舞,都表示出前所未有的热情,音乐响起,就会跟着音乐快慢一起舞动,而且节奏感还挺强,播放的儿歌,放几遍居然也能跟着哼唱。看似这不经意间表露的喜好,多少都和自己平时对她输入文艺方面的东西有些关系。如今有条件了,尽可能的让她去展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虽然不能做到如《钢的琴》电影里的父亲那样伟大,给孩子造一架钢琴,但只要孩子喜爱,就想尽父母最大的能力去满足她的这些喜好。
当孕育了新生命,爱有了延续,生命有了传承,就想把曾经未能在自己身上实现的梦想或期待都寄予到孩子身上,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那些渐行渐远的梦想。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既期待又害怕过六一儿童节,期待的是六一儿童节我又能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所喜爱的舞蹈,害怕的是六一儿童节的服装费用又得向母亲伸手要了,对于经济并不宽欲的我家来说,也不容易。每当这时候,总在不想失去上舞台的机会,又担心母亲拿不出钱来支助我服装的费用中煎熬,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也是有着沉重的压力和负担的。上初中时,一次课间操中,有几位像似“高官”的人在我们学生队伍中穿行,接着就有些同学被安排出列,当然我也在其中,只是当时不明白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之前也没听老师提起过什么。后来在经过一对一的面试中才知道,原来这几位“高官”是市里某艺术院校在挑选艺术苗子,我也有幸通过了第一印象,只不过后来几关全被无情的涮下来了。其实想想也不足为奇,我对文艺方面的喜爱,爱唱爱跳,也仅是自己一腔热情的喜欢,而从未接受过真正系统的训练,然而对于这一切,以我家那时的条件我是不敢奢望的,就算如此,在我们那个不开放的村落,也没有任何一个关于特长班的开设和培训。而与那些从小训练有素的同龄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这就算不比较,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失落感是不言而喻的,后来在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冷嘲热讽道:“听说艺术院校来学校选中了几个人,可是最终一个也未能入选,要玩就玩出点名堂来,不然就安安心心认认真真学习”。这些话,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直到现在也挥之不去,最终我也未能如愿。
这些曾经让我所钟爱的文艺爱好,如今或多或少也能发些余热。早些年,公司组织联欢晚会,我热情参与其中,只是好久都不跳舞的身子骨,在排了一天舞蹈后,身上酸痛了几天,才算慢慢理顺了,才有了那么一丁点的韧劲,这才深深理解,为什么那些跳舞蹈的,天天不畏艰苦,不分寒冬日日练功。与朋友们一起K歌时,也不顾羞涩的一展并不算美的嗓音,居然也能博得少数知音的鼓声,就算如此,我内心也非常满足和开心。
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有着自己追求的爱好和梦想,就算不能以此作为谋生的职业,也依然执着于那份美好的向往和憧憬,那也许就是人生中的信仰和追求吧。每个人心中或许都住着一个彼得潘,希望永远不要长大,可是他最终会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从你的心中慢慢淡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