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做雾疗,小家伙出奇的配合)
家里有个孩子的,多半父母都快成了半个医生,请教加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家里常年备的药物都不少,有个小病小痛的,自行吃药似乎也能解决不急之需,当然这个自行吃药,也不能乱吃,就如病急,不能乱投医,把握好那个度和量才万事大吉。 如此这般,久而久之,说是孩子的半个“家庭医生”也不为过!
孩子生病,立即就医是好是坏?个人觉得见仁见智。当然也视情况而定,例如发高烧,那就必须立即就医,担误不起。又例如感冒流鼻涕之类的,如流清鼻涕、不发烧、情绪没有起伏波动变化,就可以通过多喝水,注意冷暖添减衣服,就没必要立即就医。能不吃药不打针就尽量避免,通过孩子自身抵抗力抗过去,不破坏自身的免疫系统,个人认为更为妥当。都知道,现在的医院,还真不是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消费得起的地方,那个看病难,用药贵的实理,无人不知啊。
咳嗽真如恼人的狗皮膏药般的缠着睿睿,想甩,甩不掉,顽固至极。随着天气起伏时好时坏,真叫人闹心。睿睿咳嗽从去年11月份开始,就一直时好时坏,咳嗽几声,注意饮食,天气变暖和,就算不打针不吃药似乎也能自行恢复。因此经常去见的那个医生,几乎不用问就会拿起听筒来听,肺部是否有杂音?喉咙是否有红肿发炎等,每次开些药,听医生说不严重我这才放下心。这样反复几次之后,总结出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天气暖和,咳嗽立即消失;一旦变天,咳嗽又来扰。当然,如果有人专门照顾这个状况我想也不会如此反复,关键就在于睿睿现在上幼儿园了,和我这个亲妈每天相处的时间也有限,除了晚上吃饭、做作业、又得洗漱睡觉,准备第二天上学。所以这个咳嗽的情况也是时好时坏,一是看她情绪稳定,饮食也正常,我就想依靠她自己抵抗过去。
哪知,前天,和M妈一起在楼下等校车,睿睿跟着M几个小朋友一起追着鸽子跑,一大早的可能又是吸了几口冷风,等到来找我时,又是一阵狂咳。这时M妈看不过去了:“你女儿咳的这么厉害,你怎么也不带她去看看或是给点药吃吃”。“啊,咳的很厉害吗?没有吧,晚上接她回家后,没见她怎么咳呀”。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晚上接她回家,忙着做饭吃,吃了饭陪着写写作业,洗漱睡觉,虽然偶尔咳嗽几声,也不是特别严重,所以我还想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注意饮食,给她吃些香梨类清热利痰的水果,不想动不动就给她打针吃药。“可我接她的时候就咳的很厉害啊”M妈如是又说。说得我好像对孩子的事特别不上心或是不负责任似的,自感惭愧。说起M妈,M也是和睿睿差不多的情况,真是太类似了,咳嗽时断时续,隔几天就看到M妈带着M去看医生,打针、吃药自是难免了。我自然也是看在眼里,必竟不是孩子的孩子,不好多说。搞不好,我的一番言论未必M妈能认同。M妈自己也深知,M的体质很虚,为啥虚?就是因为打针吃药太多,自身的免疫系统被破坏了。这不,今早M又因咳嗽请假不去幼儿园了。
经M妈如此一说,不想被冠上“不上心、不负责任”妈妈的说法,一天下班后带着睿睿去看医生,还好又是那位熟悉的医生,简单说了咳嗽后,拿听筒听了,看了喉咙后说“喉咙有点红肿,其它无大碍”。考虑到现在的睿睿还不会因咳嗽而能吐出口水,所以痰就会积压无法排解出来,建议我们做个雾疗,开了一盒消积止咳的药。如此来看情况并不严重,不然肯定又是吊水又是一堆药物了,我也随之松口气,真不想因为我这个“顺其自然,由她自行恢复的”观点而担误了病情啊。征得睿睿同意后,我们做了雾疗,没想到第一次做这个小人儿也非常配合,可能也出自好奇,嘴里含着管子,一阵阵的热气(其实就是药物的蒸汽吧)冲击着喉咙,没有打针和吃药的痛苦,似乎挺容易就接受了。
听医生说,连续做多几次雾疗能彻底除根。也不知是否就如医生说的那么神效,真希望通过做雾疗后,能彻底消除咳嗽这个恼人的病根,不要再反反复复折腾孩子,闹腾大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