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赖润霖小朋友诗集《我的少年与诗同行》有感

标签:
江西诗人金繁荣文化余一 |
分类: 金繁荣原创之旅 |
与诗同行见童趣 少年诗思更拿云
——读赖润霖小朋友诗集《我的少年与诗同行》有感
文|余一
这是我读诗这么多年,遇到的最小年纪的诗人。赖润霖小友5岁学诗,10岁就有两部诗集即将问世,其日后之发展将不可限量。当打开这本沉甸甸的《我的少年与诗同行》,我粗略地翻读了目录,看得出他的才华与诗词的阅读及创作是惊人的。据其家人说,孩子小时候很不爱说话,但尤喜看书识字,一本字典,可以读到发现里面有三处错误,这令我大吃一惊,如此说来,与我心有戚戚焉,表面的默然不代表其内心的冷漠,相反,读其诗作,看得出孩子内心是敏感的、丰富的、热烈的、多彩的且更是有思想的。
初读该诗集,有四言54首、五言216首、六言78首、七言109首,计457首,下半年还有一部《词选》出版,可见赖润霖同学是全面接受过各种诗词曲的阅读、学习与专业指导的,在赖润霖的笔下,自然万物皆可入诗。如此惊人的创作速度也是一些成年人所无法企及的。这与其家庭教育、诗学启蒙、诗教创作等密不可分。
今天,我想就细读其作品后,对其诗艺的特色及小孩子写诗的角度与诗教精神谈些看法。
首先,赖润霖以其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万事万物皆可入诗,内容的包罗万象,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有趣的画面。写诗题材广,如自然风景、生活中的场景、旅游所见、节日与习俗、课本中的学习启发……
对此,我进行一些文本解读,具体如:“坝截隘口出平湖,收纳千山荣与枯”,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湖水的壮阔与包容;“碧波万顷真无价,股股清流万户出”,则赋予了湖水以生命和价值,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海上孤岛》里,“孤悬海上守边陲,幻境如虚织翠微”,描绘出孤岛的神秘与坚韧;“看惯平洋掀大浪,管它雨洗与风吹”,更赋予孤岛一种无畏的精神,仿佛在诉说着坚守与担当的故事。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更蕴含着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
其次,以孩子天真的视角去观察社会、自然,童贞童趣,这是没有被社会染缸侵蚀的清新与美好,其间,时常迸发出意外之趣,更见其写诗的功力,这点尤为难能可贵。如:“荷花水上,独立夕阳。才戏蜻蜓,又请蛙唱。”这里的荷花池,变成一个大舞台,戏了蜻蜓又请蛙唱,还有场景感。
再如:“漫漫夜空,繁星洪洪。不见其走,却又跟从。”写夜空的繁星跟着自己行走。再如《咏秋》:“稻熟千层浪,清风逐晚霞……落叶纷纷下,大地换衣裳”,看得出是他此刻的所思所见。再如:“汗水藤上瓜,红囊绿袈裟。”写《西瓜》,角度新颖,意象丰富,语言也清新天然。又如写《蝴蝶》:艳丽的花纹,触角把味分。轻盈的翅膀,出没在晨昏。将现代文与诗句融合,也不是不可以,这就是孩子胆气与创新的可贵。又如:《独坐溪亭》,眼前万山拥翠,时见飞燕来回。
浅底鱼虾戏水,日落不舍家归。都是小诗人眼前景、心里话。
赖润霖同学的诗作,不是单单写景抒情,时常在自己的诗句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是他早熟于同龄人的标志,也是最见诗心与诗思的地方。我们在创作中,寻常的景物写出她的不同寻常,有时是逆向思维与多角度的再思考。比如:“远近农田满眼绿,暖风吹送芳草萋;猪狗牛羊不得见,房屋众多人烟稀。”这是写回老家乡村所见,是实景实情,房多人少,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城里打工。又如:写《落叶》,
萧萧落叶飞,沧桑叠成堆。岂是无再少,化土春来归。这里落叶化土,春回再绿,已经是很得清代大诗人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得借用。写《画眉》:试问雕笼深院里,可如自在深山林?这类反问句式得运用,将诗意得到提升。其中《咏鸡》“凌晨来打鸣,叫醒世间人。我不先开口,哪个敢翻身?”有自己的观察,也可以看出从毛泽东的《咏蛙》中得到启示。因此,这样的诗句让人读了,过目不忘。再如《听书》里,“攥紧手表百厌听,总是入耳不入心。求学岂是闲中得,还从书本细细寻”,则以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听书这一学习方式的无奈,同时也道出了学习的真谛,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我的反思。
2025年3月10日 于布吉鸡公山北麓灯下
前一篇:品花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