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8日

标签:
江西诗人金繁荣余一文化时评 |
分类: 金繁荣原创之旅 |
【艺评专栏】
“隐士的书法美学体系”之我见
——再谈金熙长先生书法近作及其书法美学教育之理念》
文|余一
辰去巳来,又是新元复始。与当代著名隐士金熙长先生每每网络间互动,觉得很有必要再为他长文一篇,论及先生的书法及其书法美学,年前预期年后动笔,思来想去再三,我想先用三首诗作与先生讲授“金熙长书法美学”的三段视频切入,再谈“熙长书风及书法美学教育”之我见。
其一 观《金熙长榜书积玉桥》运笔示范
疾风扫叶惊蛇舞,使转自如瘗鹤身。
挺劲长锋知去处,凛然内蕴纵横心。
其二 听《金熙长榜书楷从隶化》讲笔法
化帖成娟美自开,真阳笔法道源来。
千碑借得融通意,一画心移万古怀。
其三 品《金熙长榜书<</font>郑文公>视频》
如椎画沙涩中行,刚劲连绵意率真。
裹铁运锋惊与觉,方圆入道点横深。
三段新视频,体现了隐士书法的与时俱进、与AI时代到来的书法新思考。
三年前,笔者曾写了一篇《五桂寻访隐士》一文,并与隐士金熙长在五桂山畅谈书法,也聆听隐士对书法美学、书法美学教育的思路与践行,当时,笔者对隐士书风有过一些了解与阐述。三年过去了,再看隐士的运笔与谈及书法美学理念与教育理念,倍感通彻与清晰。
“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对于书法艺术,熙长隐士是用自己的生命与毕生的心血去思考去感悟去践行的,这是一个真正的为道者——以书力行,以道润身。
隐士的书法美学思想十分博大而丰赡,多年前即撰文倡导“写大字、立大志”的书法教育理念,引导青少年用长锋羊毫或斗笔临习汉魏名碑摩崖,改变青少年文弱自私的书写习气;书以正己,是为书写精神之所在。其次,呼吁回归传统:针对当代书坛过于追求外在形式的新奇、大而浮、躁而轻率的书风,或者一味的用小狼毫写二王行草及程式化的如美术字的唐宋楷书等问题,他以榜书《许长史旧馆坛碑》、《瘗鹤铭》等作品为示范,呼吁书法重视碑学,传承发扬传统书法中的“弘大气象和松柏精神”,并以丰富高深的书法文化引导学生走进中国文化的大门,同时激发青少年的创意思维。
其次,隐士提出书法学习从大自然中感悟其真阳笔法,如山谷从舟士荡桨、从树痈处感悟笔画的接锋,从山川气象中感悟笔道的势与气,从而引导青少年爱华夏山川,爱祖国大地……
隐士金熙长先生书法的美学精神,大致可分为:
(一)四大融合见精神
隐士主张书法应从汉魏名碑、摩崖中汲取养分,尤其是《汉三颂》、《汉民间石刻》及《瘗鹤铭》、《许长史碑》、《四山摩崖》、《郑道昭诸石刻》等经典汉魏名碑石刻。
隐士认为碑体强其骨:碑学书法具有古朴苍茫、气势磅礴的特点,能够帮助书家摆脱“媚秀小字”的局限,写出厚朴、宽博、淳古、天然的风格。他提倡小孩子一开始就用长锋羊毫或斗笔临习碑刻,强调“写大字立大志”,认为这种练习方式能够培养书者的气度和格局。
当然,碑体掌握到一定的时候,接着增其血:增加对金文与帖学的学习,使书法写得更加温润、丰盈且儒素十足,金文的临习非常重要,隐士在《<</font>毛公鼎>与书法入门》一文中提出,《毛公鼎》,是大篆演化的最高峰,它的中锋它的古雅如表象性符号可以在视角里投射,可以投射到商周以降的一切书法碑帖,它可以与后面出现的各体书法互相交融浑化;《毛公鼎》其富有力度与韧性的用笔,影响着秦篆、汉隶、唐楷等后世书体的演变。后世的宋行、唐楷、晋草等无论其结体特点还是笔画特征,都能从《毛公鼎》的用笔及结体中获得灵感。
隐士“学书学篆皆先学《毛公鼎》”之理论,大胆否定了当今学院派教材将《峄山碑》作为学篆入门的主张!反对大学生硕士生仍整天对着小学三年级所学的字帖不肯放。
2.提倡书法融于自然
隐士倡导书家不仅要“求学于古人”,还要“求学于天地”,即到大自然中感受天地精神,用高古伟岸的线条表达大国情怀与风度。隐士认为,书法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与自然、宇宙的对话,书可通神,通过书法可以传递我们华夏族数千年深邃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华夏民族的精神境界。
3.美育德育与书法的结合
隐士特别重视书法教育中的美育功能。他呼吁中小学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重视书法教育,认为初学书法应避免“飘、浮、滑、露、尖”的媚秀风格,以免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主张通过临习碑刻书法,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同时塑造他们精进的品格和宽博的胸怀。
4.书法与修身的结合
隐士金熙长将书法艺术与修身养性紧密结合,认为书法不仅是技艺的锤炼,更是心灵的修炼。AI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时代,人们最后解决的还是人类未来该往何处去?感恩、悲悯,是艺术最终解决人心与人性修炼的一个层级训练。隐士的作品常常体现出“慈悲与欢喜”的美学境界,既厚重古朴,又充满灵性与禅意。他强调,书法创作应摒弃浮躁,回归本真,通过笔墨表达隐士内心的宁静与超然,隐士说,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劳创作与撰文不缀,都是给当下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的投喂与训练。
此时,我想到了庄子的一句话:
什么是隐士?非伏生而见也,非闭其言而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是深根宁极而待也!此存身之道也!
(二)隐士金熙长先生的书法美育之意义
1、碑学美学的现代意义
隐士金熙长先生提倡碑学美学,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具有当前书法教育的现代意义。通过对汉魏古碑的临习与创作,还原了南北朝时期的仙家书风,同时融入现当代审美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被评价为“高古伟岸、稚趣盎然”,既有传统碑学的厚重感,又充满现代艺术的灵动与创意。
2、书法美学教育系统化的建立
隐士金熙长先生还致力于书法教育的系统化,近二十年来,熙长先生考临近百种《还原古碑未刻时学生临碑辅助字帖系列》,从书丹、各类资料、以及名碑拓片的拍卖会上购买原碑拓回来对比研究,每种临碑作品既保留了原作的精神风貌,又重新编写成《学生临碑辅助字帖》等教材,系统考证了几十种古碑的原貌及其遗漏、缺损内容,为书法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在还原“古碑未刻时”的临写工作中,他提出必须了解把握当时代的精神文化风貌、书法风格及其规律性,以及写碑帖稿、书丹和刻石等环节时创作者的心理心态等要求,为碑学临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标准。
如今,在他的五福书院及海内外弟子中,熙长字体得到广泛的临习与传播、运用。他的这一工作被认为是当前书法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贡献。
最后,隐士金熙长先生的书法碑学美学理念,强调书法与传统碑刻、自然美育、修身养性的深度融合,既继承了传统碑学的精髓,又赋予了书法现代意义。隐士的书法碑学理论和书法教育实践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我国书法及书法美学教育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方向与深度思考。
——————————————
【隐士书家·金熙长 简介】
曾用名 金龙,1962年生于浙江台州、字熙长,别号常福居士。
深圳著名书法家、养生专家,来深30年创造了20个深圳第一。
2005年后闭关习书写作,在新浪开博发表家学、养身等方面的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新浪认证为宗教界名人博客;香港太医堂出版社为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有关性情教育的专著——《人生第一步》;
2009年5月,海天出版社为其出版了《常福居士心经六体书》;
2010年11月中国艺术出版社为其出版了《涤心甘露》;
2011年5 月,珠海出版社为其出版了《修心养灵》。
2011年至今,已在珠海、中山、深圳、嘉兴、台州、临海等地举办了《以书立德、以笔润身——常福居士百家家训、百种心经书法作品全国巡展》。作品幽深古雅,有静穆之气,无驰骋之象,灵动冲逸,似闻莺舞。被行内名家称为"当代'居士书风'"的开拓者。
=======================================
【作者·余一

原名金繁荣,一道诗兿社总策划、总社长;1972年12月生于江西余江,字简瀛、本人自幼酷爱书画篆刻、受外公金有堂公的民间书法启蒙,又受教于福建著名书法家范宗栋、鹰潭姬佐秋、古文专家徐进、张维舟
诸先生,业事大进。现为深圳某书院副院长及研究员;深圳多家文化传媒
【相关链接】余一文章《五桂山寻访当代隐士》
艺术品拍卖网
东方书画家网
艺术品收藏网
今日头条
百度
附:隐士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