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散文】谈谈我与著名画家姬佐秋先生的交往

(2023-07-22 12:00:29)
标签:

江西诗人

金繁荣

文化

余一

分类: 金繁荣原创之旅
孤灯独影写风骨,寒斋清泠读落花

——记我与姬佐秋先生的交往

文|余一

【回忆散文】谈谈我与著名画家姬佐秋先生的交往



1991年秋后,入读江西师大鹰潭分部的那一年,我就注意到校大门口,有个教授,其貌不扬、个子偏小的老师,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这里藏有一间简陋的小小画室。从此,只要一有空,我都会到那里盯上几眼,因为我心中从小就藏着一个画画的梦。

1992年的夏末,外面依然火热,烈日的余虐依旧。我在市内中心广场的“翰灵轩”书画店,见到许多书画作品及文房用具,因为每每路过此处时,都会折进里面欣赏一番,店里肥胖的店主彭唐元先生(曾经下放到余江马荃的管坊)也是很注意到我,因为我囊中羞涩,来了也只是瞧瞧,从来不买画作,最多买些书画工具与字帖之类的。但后来熟了,就会攀谈一两句,他说的最多的是傅周海,他的老师,有时也谈及鹰潭的两位大家,一个就是书法家范宗栋先生,一个就是姬佐秋老师。

姬老师在我们学校,是一个很低调,也很忙碌的一个老师,记得当时校门口有一间低矮的房子,那是学校特供其作创作室,因为喜欢画画,还有书法,有事没事都往那里走走,总见先生在里面弄画。有时画花鸟,有时画山水,但多数时间,是自己装裱作品。后来,姬老师教我们书法及美术字,他对我的美术字作业,总是给95分以上,这样,我们的关系也拉近了一层。在我印象里,姬老师总是一个人形影相吊地在那斗室里忙碌着,要么是写、要么是画、要么就是自己锯木头做装裱的画框及卷轴端子,当所有的灯光黯淡下来后,大门口的那盏孤灯,一直亮着,一直透亮着,这是一个孜孜不倦的画者,在锤炼着自己,在不断地磨砺着自己。有次放国庆七天假时,我也在他旁边观望着,有时帮他打个下手,就问老师,何必这样辛苦,他有点认真、炯炯的目光逼视着我说,你们这些人不珍惜时间,看看七天,一晃就过,可我为福建某画廊画商,一画就是十张画,三千多元到手,要知,这是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也是个不小的收入。不管怎样,姬老师的辛勤与努力,也有点感染了我,于是,每一个晚自修后,只有我们少数的几个同学,看书写字,画画;当时我与校图书馆的馆长黄先平老师、陈自安老师等关系很好,什么难得的书籍,都可到图书馆拿到,大量的阅读与勤奋,也锻炼了自己。

孤灯独影写风骨,寒斋清泠读落花。
那时姬老师的年纪与我现在相仿,可是今天在从网上见到他的信息时,他已经华发苍颜,更见风骨。

那时,学校里有书法学会,我也是里面的骨干之一,记得我们也请过姬老师来讲座,他的观点与方法,与一些传统的观念不一样,他说,不一定要从正楷字练起,因为我们的兴趣,取捨,喜欢的字体各不相同,所以不能一味的用旧思维控制自己的练习,只要努力,就是从篆书,隶书,草书,都是可以的!这个观念,当时在我们书法圈激起很大的争议与讨论,以后的几场课与讲座,范宗栋先生,徐有明老师,还有当时高年级的几位同学,就此热议,给了我许多思考与观念的调整。记得姬老师将我们一帮同学,拉到火车站给他们写巨型标语,里面有许多根据视觉效果来调整美术字写法的秘诀,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非要去生活工作中实践才可弄明白的,有时想想,若能得到老师的言传身教或成为其入室弟子,那就真能学到东西,这就是师承关系对艺术传承的影响与关键之所在。

后来,快毕业的那个学期,许多老师兴办各类培训班,有美术,日语,俄语或是设计,我选了日语与美术,真的到姬老师画室学素描,当时,我们看老师亲手演示画一个球,一只铅笔在白素描纸上,刷刷的流淌着,一会儿工夫,就是一个立体感很强的画作。从此,我们认识了点-线-面,阴影、高光、透视、结构的美术术语,但觉得画素描很耗时间,有时为了去图书馆,就中断了。这样,三五堂课后,由于种种原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一些基本的常识与基础,有了基本的瞭解,感谢老师为我们一帮爱好者进行啓蒙,也感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那段青葱岁月。

记得快毕业之际,我把留言簿送姬老师,他头天下午拿去,次日中午送到我的教室,只见老师亲自画了一幅《冰心玉骨》的寒梅图,都是含苞未开的,枝干遒劲、点缀洒脱,还在留言里,用我的名字嵌名题词:

读书惜时如金,
取舍因繁就简,
成绩荣满天下。

【回忆散文】谈谈我与著名画家姬佐秋先生的交往

(里面暗含我的真名“金繁荣”,现在看来,当时姬老师对我该是很了解的),我想,前两句是教导我多读书、读好书、要珍惜大好年华,次句,是点拨我求学、书法、绘画,要因繁就简,这是清代大画家郑燮的名句“删繁就简三秋木,标新立异二月花”,读书、做学问、画画都是这样,因繁,就是博取、多采纳、广识博学之后,要删尽繁复、删去繁缛,约取精华,这是最难得的,也是最不易的,博设约取,一本再厚的书,也要读薄来,也要舍去一些不利自己的东西。最后一句,是对我的殷殷期望,也是终极目标,但至今以来,事业庸碌、一事无成,成绩乏善可陈,对于艺术,我还在孜孜以求,在路上。

后来,姬老师调往江苏无锡的江南大学任教,我们的联系就更冲淡了,每每想起自己在大学校园晚上读书累了之后,转悠转悠,到了校门口老师的工作室时,都会进去看看,只能望着姬老师寂寞的背影而兴叹,因为多年来姬老师的郁郁不得志与胸中的压抑,跟我有点惺惺相惜之慨,还有就是艺术与所有的学问一样,只有披肝沥胆,焚膏继晷之后,才能生发出郁郁葱葱,勃勃生机的艺术之树与纍纍硕果的。

一晃就是四分之一世纪,我想:在姬左丘(老师在作品上经常署这类名字)老师桃李满天下的弟子学生里,是否记得有一个在孤影后面默默注视先生的学生,若是见面,我想,一定能够记得的。

【回忆散文】谈谈我与著名画家姬佐秋先生的交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