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日能否成为“暖春之旅”,不是我们单方面可以决定的,需要两个巴掌一起响。福田首相的位置现在摇摇欲坠,真怕刚送了一点“暖气”,人家又换班,右翼再次上台,单子到手面目全非,就像法国哪个傻客鸡一样,来中国玩一把,转身就变脸。访日应该定位在伸出橄榄枝,本着给你一个机会而不是给你果子而去,想要吃果子那还是需要跳一跳的。
最近的外交都是放的软身段,似乎太想和西方搞好关系了,目前还无任何效果,能否最终如愿,看着吧。
麦芒
理论上讲,中日关系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无论对中国也好还是日本也好,搞好双边关系,都给对方增加了一个分量很重的筹码,只是双方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实在太多。对中国来讲,最根本的是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实现自己的和平崛起(希望如此吧)。对西方国家也是斗争与交往并存,强硬与柔性并存,我们现在实力大增,不必像以前那样软的多谢,硬度少些,现在则是该硬的一定要硬,该软的则可以更软,最主要的是对西方分别对待,合纵连横,让多极的世界更加多极,目前的状况下多极世界无疑是推己国际关系新秩序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自然多极的世界对美帝的霸权有根本性的冲击。
日本目前的状况,极力的希望自己成为一级,那么他必须面对美国和中国两个问题,对中国来讲,日本能成为负责任的以及,对处理超霸肯定有好处,对美国来讲,牢牢的控制日本不仅少了一级,而且也成了对方中国一大砝码,而对日本来讲则要考研他们的政治远见了,到底是想先处理美国还是先处理中国,通过对抗还是融合的方式,先处理美国,目前鬼子还没这个实力摆脱美帝的控制,先处理中国,以目前的状况,结果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更可能客观上加强美帝对其的控制,何况处理同中国的关系也面临着和谐与对抗两种方式。
中日的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历史认识、领土纠纷、国际战略定位等基本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日本目光短浅的政客太多,总是制造并纠缠于一些目明其妙的问题,而对多极化的新世界中的定位问题考虑太少(这里面也有美国的干扰)。不过,目前来讲时间于我有利,我们并不怕鬼子不上路,只是如果他能上路,于我们的和谐世界理念的落实还是大有好处的。至于会不会成为“暖春之旅”要看这次的访问成果了,这确实如漏首所说,需要两个巴掌,而我们也不能急于送果子,要看双边的互动。旅途坎坷,却又必须走上旅途。
最近外交的软身段,也很正常,倒不是说去巴结西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就是合纵连横。和谐世界需要通过斗争来争取,世界和谐了,又能最大限度减少斗争,何况和谐也是对付帝国主义的一个有力工具。
漏斗子
破美独霸,建设多边国际关系,合纵连横,中国外交的目的没错。
对中国来说,努力的方向、自身的立足点在哪里,这才是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并获得自己应有地位的关键。
这里有两道道路选择:一是搞好与欧日等国的关系,使他们与美国逐渐拉开距离,形成多边,同时与美国维持“利益相关者”局面,因为美欧日都是发达国家,这条路线可以看作国际上层路线,说不好听就是“傍大款”路线;
另一条就是下层路线了,即结缘第三世界,在政治、经济还要在军事方面加强与非洲、拉美等国关系,做实周边,主要强化与俄、巴、朝等国关系,以上合、东盟等为圆心,为了维护第三世界利益和固本可以与西方维持一种“斗”与“和”的中间态势,说到底要取得第三世界、受欺侮国家代言人的身份。
当然从事务性角度讲,两条路线所概括的工作现在都在做,两者的区分是在的优先级上。现在显然第一条路线属于优先级,把“讨好”当重点,固本、做实反而成为末枝,只是在不损害与西方关系的时候,才敢做一做。例如当西方人在做恶时,连个道义的谴责都不敢说,这样没有是非不是软与硬的问题,是外交路线问题。最终碰得头破血流是必然的,最近西方集体反华的新一轮“抹黑”,要不是人民群众、海外华人群起反击,就官方现在的这副样子真的会很难看。
你说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是没错,不过你举个“武”道给我看看,再举个“斗争”的个案来看看,达赖策动藏独搞打砸抢,这里倒是“接触”和谈了,如果你硬要说这就是和谐。那我就没话说,有人打你左脸、你送上右脸,人家是和谐了,但是你鼻青眼肿了,这种“和谐”你也要,反正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