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宇诗评】“边地诗阵”诗词作品点评4

(2025-05-27 12:46:58)
标签:

鞍山

诗赋

情感

文化

分类: 红宇诗评【原创】

【红宇诗评】“边地诗阵”诗词作品点评4

“边地诗阵诗词作品点评

评/赵红宇(清风细雨


至西洋村雨疾(折腰体)

王聪颖

人至湖亭雨意浓,倚栏小坐是相逢。
观鱼每自烟波出,看橹已被云水封。
连成檐滴皆新幕,洗尽残萍乃旧踪。
拼得转身双鬓湿,能撑一伞便从容。

【点评】:首联一个“浓”字将这场疾雨的意境淋漓绘出;一个“相逢”即浪漫又深刻,人在雨中,人在天地间,有缘自相逢。诗者倚栏小坐近观鱼、远看橹,“出”与“封”,有放有敛;再赏那连成的檐滴和洗尽的残萍,“新”和“旧”,有呼有应。首颔颈皆为景语,虚实之间远近相合,一象一意,三联蓄势,尾联乘势由景入理,境界顿出。一场疾雨任平生,风雨无常又怎样,敢拼能撑自从容,立见其豁达的胸襟。整首诗作一字一句连珠不断,皆出常境。被雨所困,诗者泰然观雨中之景而有所感有所得,使然、释然……智者也。

倒春寒

李显彬

恍惚春初似暮秋,萧萧叶落未曾休。
可怜扑面东风瘦,无奈追身冷雨稠。
老眼望穷悲鸟没,残冰梦半困江流。
行来但觉路人少,应自藏居三尺楼。

【点评】:起句紧依所题将“春初”和“暮秋”相提并论,一个“恍惚”一个“似”,不确定有了确定的意味,令读者对东北的初春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为下面的描写做好铺垫。随后通过“落叶、东风、冷雨、悲鸟、残冰”这些物象将初春的萧瑟料峭次第呈现,再通过“可怜……瘦、无奈……稠、望穷……没、梦半……流”这些意识形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相承相应,得以见诗者炼字炼意的精微精湛,引人瞬入“倒春寒”之境。尾联由行觉到猜想以定论,进一步说明“倒春寒”的强冷程度之大,回扣住了主题。全诗不见一个“寒”字,寒却直贯通篇,“下字达意,皆有法度(《乐府指迷》)”,令“倒春寒”的景物和意语上下相惬,高,实在是高。

老柳

葛宝增

惯览春秋已忘年,本为土命却知天。
絮飞何处不留种,叶落他乡也是缘。
瘦骨半躬身似叟,蓬头一散气如仙。
任由世上炎凉在,冷暖自生心里边。

【点评】:诗者起笔先拟人绘就老柳其神以展其境,惯看世事的无常与有常的老柳,虽平凡但却拥有超凡的大智慧,恰似这风云世界的见证者,瞬间老柳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随后再通过“絮飞、叶落”这两个物象境遇的描写来阐述老柳对生活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面对不如意总能随缘而为由逆转顺,尽展老柳的大胸怀。更是栩栩如生刻画老柳其形以展其精神之所在,如老者似神仙,沧桑、飘逸,两个形象一个本质,如此写就令老柳的形象更加得独特而鲜明。最后物我交融,体物寓意以抒怀,世态炎凉冷暖自知之自处之,尽展老柳的坚韧与从容。整首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以柳喻人,炼字炼意炼境,精准诠释人生哲理,达到无我之境。

老柳

聂仁岩

身驻黉门三十年,听风听雨未听天。
为生柔絮来圆梦,便与蒙童结下缘。
腰曲犹能收木叶,烟轻不碍读坡仙。
春回塞北丝绦绿,老眼微开又动弦。

【点评】:起句一个“黉门”,诗者以柳所喻之人的便是教师了。次句化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尽道三十年守护生涯所经所历所要承受的,然一个“未听天”强势一转豪气顿生,我命由我不由天,作为老柳,作为黉门的守护者,无惧无悔,定会荫佑学子为其撑起一片天的……如此也为下联做好了铺垫。颔联老柳生柔絮,教师育蒙童,与尔结缘,助尔圆梦,诗者以物为拟,寄托情怀。颈联以“腰曲”以“烟轻”来画映老柳,尽管累弯了腰,依旧能护得了木叶,依旧可任学子在柳荫下研读坡仙的佳作,得以见老柳的高品亮节。尾联再展一境,春回大地,借春芽萌发代指又一批新生入学,坚守黉门的老柳神采奕奕,又可护佑新生踏上新征程。整首诗作通过对老柳的描写,以生动的比拟,见其形味其神,情以物兴,意蕴悠长。


【红宇诗评】“边地诗阵”诗词作品点评4


【作者简介】:赵红宇,笔名:清风细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仁美诗词》诗评部主任。中国诗赋学会会员,鞍山诗赋协会副会长。“千山八娇”成员之一。2018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千山八娇》作品研讨会。多年从事诗词联赋等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辞赋》、《诗刊》、《诗词世界》,《诗潮》、《鞍山文艺》、《鞍山日报》、《关东诗人》等报刊杂志和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网、新浪、吾爱诗词、仁美诗词、上海古韵新吟等网络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