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柳
葛宝增
惯览春秋已忘年,本为土命却知天。
絮飞何处不留种,叶落他乡也是缘。
瘦骨半躬身似叟,蓬头一散气如仙。
任由世上炎凉在,冷暖自生心里边。
【点评】:诗者起笔先拟人绘就老柳其神以展其境,惯看世事的无常与有常的老柳,虽平凡但却拥有超凡的大智慧,恰似这风云世界的见证者,瞬间老柳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随后再通过“絮飞、叶落”这两个物象境遇的描写来阐述老柳对生活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面对不如意总能随缘而为由逆转顺,尽展老柳的大胸怀。更是栩栩如生刻画老柳其形以展其精神之所在,如老者似神仙,沧桑、飘逸,两个形象一个本质,如此写就令老柳的形象更加得独特而鲜明。最后物我交融,体物寓意以抒怀,世态炎凉冷暖自知之自处之,尽展老柳的坚韧与从容。整首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以柳喻人,炼字炼意炼境,精准诠释人生哲理,达到无我之境。
老柳
聂仁岩
身驻黉门三十年,听风听雨未听天。
为生柔絮来圆梦,便与蒙童结下缘。
腰曲犹能收木叶,烟轻不碍读坡仙。
春回塞北丝绦绿,老眼微开又动弦。
【点评】:起句一个“黉门”,诗者以柳所喻之人的便是教师了。次句化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尽道三十年守护生涯所经所历所要承受的,然一个“未听天”强势一转豪气顿生,我命由我不由天,作为老柳,作为黉门的守护者,无惧无悔,定会荫佑学子为其撑起一片天的……如此也为下联做好了铺垫。颔联老柳生柔絮,教师育蒙童,与尔结缘,助尔圆梦,诗者以物为拟,寄托情怀。颈联以“腰曲”以“烟轻”来画映老柳,尽管累弯了腰,依旧能护得了木叶,依旧可任学子在柳荫下研读坡仙的佳作,得以见老柳的高品亮节。尾联再展一境,春回大地,借春芽萌发代指又一批新生入学,坚守黉门的老柳神采又奕奕,又可护佑新生踏上新征程。整首诗作通过对老柳的描写,以生动的比拟,见其形味其神,情以物兴,意蕴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