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宇诗评】“七绝·烟雨凄迷”赏析

(2024-11-12 08:51:46)
标签:

鞍山

诗赋

情感

文化

分类: 红宇诗评【原创】

【红宇诗评】“七绝·烟雨凄迷”赏析

“烟雨凄迷赏析

评/赵红宇(清风细雨)

七绝·烟雨凄迷

诗/一叶轻舟

一篙岸去雨空蒙,柳色凄凄为远程。
从此家山成梦寐,吴宫长夜起萧声。

   烟雨之境可浪漫可凄清,小绝题定“烟雨凄迷”,便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首句白描起笔绘景叙事,船离岸而去,人离家而去,诗者把“船、岸、雨”三个物象集在一个画面中,再用“空蒙”加以渲染,语带双关写就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心境,故更增添了一份离乡的惆怅。

   次句紧承上句,由近及远绘出烟雨中岸柳的凄凄之色,以柳来表达对家乡的留恋之情。“柳”、“留”谐音,自古便有离别之意,此去遥遥,留而不得,凄凄复凄凄,依旧是语带双关,一程的凄凄色,一程的凄凄绪。

   三句以“从此”领句做论,将离开家乡这一件事所引发的悲伤和无奈推向极致,更是将别后自己的凄苦情景明白道出,从此之后家山就只有在梦里出现了,暗指出此次离开就只有去而没有回,恰与首联的“岸去”相合。

   四句以“起萧声”作结,箫的悲凉之声,起在“吴宫”,缥缈在“长夜”,恰又与三句中的“成梦寐”相呼应,吴宫里的长夜,怎么度过呀,箫声知心来伴,却更触动思乡的切切情怀。我读诗者的这首小绝时,初以为只是就题“烟雨凄迷”而写的一首诗作,但读到结句的“吴宫”时,有些犹豫,也有些空蒙,遂请教了诗者,知其写的就是西施的故事。那我写起评来也“一篙岸去”了。

   纵观整首诗作,意在笔之先,以景开篇,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层层推进,以情点题,句尽而意还在,令西施的故事更加感人。高,实在是高!!!

【红宇诗评】“七绝·烟雨凄迷”赏析

【作者简介】:赵红宇,笔名:清风细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仁美诗词》诗评部主任。中国诗赋学会会员,鞍山诗赋协会副会长。"千山八娇"成员之一。2018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千山八娇》作品研讨会。多年从事诗词联赋等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辞赋》、《诗刊》、《诗词世界》,《诗潮》、《鞍山文艺》、《鞍山日报》、《关东诗人》等报刊杂志和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网、新浪、吾爱诗词、仁美诗词、上海古韵新吟等网络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