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诗赋协会”诗词作品快评
评/赵红宇(清风细雨)
今逢秋节气寒露,群里得见潘成贵、苏德新、崔国栋三位师友即时即景抒怀的诗作,大家一起品读吧。
寒露随笔(新韵)
潘成贵
烟雨亭边烟雨凝,寒潮一夜入台城。
罗锅桥侧轻霜降,八角台前浅雾蒙。
柳絮传宗逢盛世,芦花漫舞咏清平。
骚人醉饮明潭液,七步成诗比放翁。
潘老的这首《寒露随笔》以景开篇,一个“凝”字,便将寒露时节的特点尽展;寒来如潮,一夜而至,令这个节气的转换没有了过度。如此开篇,更为直观更有代入感。颔联紧承上联的“凝”从细处着笔点明寒潮入城后景点的现状是“轻霜降、浅雾蒙”,一“轻”一“浅”物象刻画精准。颈联一转化典直抒胸臆,结句再次用典,用事用意用理,外冷内热,心豁达怀高远。
寒露(新韵)
苏德新
露水频描稻穗黄,喜收五谷入粮仓。
南行鸿雁穿云海,北望胡人牧马羊。
刚过秋分菊绣艳,再迎霜降桂飘香。
骤然萧瑟凉风起,更待梅花胜众芳。
苏老的这首《寒露》从稻田里的露儿描穗儿黄起笔,细节感拉满,更是乐道五谷入仓,尽展丰收的喜悦之情。颔联镜头推远:鸿雁归南、牧人放牧;颈联镜头拉近:菊艳、霜降、桂香。两联通过这一系列的物象将寒露节气的特景白描绘出。“刚过—再迎—骤然”三词连用令人对秋分节气与寒露节气之间由凉向寒的过度有了更为直观的感觉。随后乘势再以“更待”领句作结,心有所期,意有所指,情在其中。
寒露抒怀(新韵)
崔国栋
清晨已觉凉,鸿雁返南疆。
峻岭多姿灿,河边芦絮扬。
丹枫红色艳,银杏叶着黄。
水患收成少,逢灾减半粮。
崔老的这首《寒露抒怀》,开篇便道晨起凉已觉,就题而起,叙事写景。你看:鸿雁南归,峻岭灿烂,芦絮飞扬,枫叶的红,银杏叶的黄。这些秋季景物的画面描写铺叠有序,行文顺畅自如。尾联顿转,就事而感以作结,得以见诗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首诗作,三种风格,致敬三老。
【作者简介】:赵红宇,笔名:清风细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仁美诗词》诗评部主任。中国诗赋学会会员,鞍山诗赋协会副会长。"千山八娇"成员之一。2018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千山八娇》作品研讨会。多年从事诗词联赋等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辞赋》、《诗刊》、《诗词世界》,《诗潮》、《鞍山文艺》、《鞍山日报》、《关东诗人》等报刊杂志和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网、新浪、吾爱诗词、仁美诗词、上海古韵新吟等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