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宇诗评】中诗会女工委“咏物诗”简析四

(2024-07-13 09:23:26)
标签:

鞍山

诗赋

情感

文化

分类: 红宇诗评【原创】

【红宇诗评】中诗会女工委“咏物诗”简析四

中诗会女工委“咏物诗”简析四

评/赵红宇(清风细雨

筷子

周淑兰(兰花幽香)

成双自古不孤单,咸淡吾尝待客欢。
先祖发明延续此,相濡以沫伴君餐。

【点评】:起笔抓住筷子成双出入的特点绘形状物。的一“尝”一“待”一“欢”一“伴”拟人绘物,写出筷子乐享其本职工作,体物情,知物性。

知更鸟

卢继清

独立枝尖晓色低,回眸几啭序春啼。
茕茕也羡相思鸟,啄片天蓝做嫁衣。

【点评】:知更鸟总是在白天飞行,是最早报晓的鸟儿。诗者用“晓色低”与“序春啼”便将知更鸟的习性写明的同时,令读者对知更鸟有了更加直观的感觉。三句笔锋一转,原来早出晚归的知更鸟也羡慕相思鸟的爱情呀,小绝出彩之处就在结句,拟人手法把知更鸟写得更多情也更懂情,那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灵动至极。


王维娜

满腹虚空纳百餐,无分贵贱任凭端。
珍馐用过求洁净,野菜清汤好喜欢。

【点评】:起句图形状物点明碗的功能,承句直言说明碗对于每个人日常餐饮的重要性。转句“珍馐用过”起所含之意令人深思,结句一个“好喜欢”,是对野菜清汤而发,有淡品清欢之意,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诗者所喜所爱。小绝以物喻理,碗是必需品,廉洁更是必须的品德。

昙花

唐志丹(桃李丹心)

清纯如玉伴星光,婀娜凌空自在芳。
但得世间留璀灿,纵然一瞬又何妨!

【点评】:小绝一二句图貌绘象,一个“伴星光”点明昙花开花时间。三四句咏昙花之精神,“但得……纵然”,妙用虚词令转结体物寓意更为的顺畅,读起来平添气势,赋昙花以豪迈,婀娜的外表,有着飒爽的性格,人当以如此,体物寓意,刹那即永恒。

蒲公英

任艳芹(岁月如歌)

软絮随风带梦飞,天涯一去不曾归。
自由飘舞人皆羡,新土谁知瘦与肥。

【点评】:诗者起笔用“软絮”来形容蒲公英的种子,很是贴切。一“随”一“带”一“飞”动词的连续妙用,细腻描绘出蒲公英之情状。次句的“一去不曾归”更是暗咏蒲公英的勇敢坚持的精神。三四句乐道其随遇而安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态度,明写蒲公英,实则诠释的是诗者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物性我情,圆融统一。


刘敬芝(快乐星)

影弄斜阳着翠妆,一枝挺立任炎凉。
云迷雨洗留清雅,笑傲红尘未借香。

【点评】:小绝写了夕阳下的翠竹,写了雨后的翠竹,在状形绘物的基础上,写出竹之风骨,挺身而立任炎凉,而“任炎凉”与“弄夕阳、雨洗”相呼应。一个“笑傲”尽道竹本逍遥,任尔东西南北风,恰又与“任炎凉”再次呼应,循环往复叙事咏物的笔法,不可多得。

丁香花

赵喜丽

春风煮紫岭生香,忘却寒冬忘却霜。
只此花开三十日,清愁不属本姑娘。

【点评】:起句一“紫”一“香”精准写意出丁香花的风姿,“岭生香”则点明丁香花香的浓郁。丁香花的花期很长,明媚了春光。丁香花所象征的是一种天真无邪、消愁思念的形象,故此诗者在结句中把丁香花比作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贴切自然,恰到好处。


由晓春(紫烟)

诸般冷暖一怀融,幸叫伊人捧手中。
苦辣酸甜倾复溢,早知满后便为空。

【点评】:诗者起笔就写出碗,作为一件日常生活的用品,看似普通却有着一颗包容的心。尽管早知道满后必回空空如也,但碗依旧秉持初心,依旧“诸般冷暖一怀融”,前后呼应,结起二句可联袂立意表象,诠释碗所给予世人的深意。

向日葵(通韵)

张书杰(姝洁)

笑脸含娇喜气盈,胸无旁骛向阳行。
花冠璀璨群芳慕,坚韧挺拔风雨迎。

【点评】:向日葵,开的璀璨,圆圆的一张笑脸,看着就喜气,更何况其始终不惧风雨,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如此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怎能不令人赞而咏之。诗者咏物突出其形神,盖个中有我也。

咏松(新韵)

郭晓春(黑龙江)

蓄势葱茏布绿荫,高山峻岭自成春。
繁林敢锁狂风舞,独木能将傲骨存。

【点评】:诗者起笔展境,写出生长于高山峻岭上的松树,四季常青自成春。随后大笔落在群像松林上,“敢锁”将林之勇劲生动绘出,结句细笔落在独木上,突出松之强者风骨。不事渲染,却充满了力量。

蒲公英

吕文英

秋声到处欲飞花,可向何方是个家?
晓霜寒露尘情练,望春风暖继生涯。

【点评】:秋来蒲公英花开欲飞时,却有些迷茫,欲往何处飞?欲在何处落脚安家呢?诗者着笔由此而状蒲公英之形,而写蒲公英之思,忧前路之茫茫。三四句一转一结,写经霜饮露后的蒲公英终于得到了历练,望春风……有不经历风雨怎得见彩虹之意,物我有情,令蒲公英的形象更加饱满。


【红宇诗评】中诗会女工委“咏物诗”简析四


【作者简介】:赵红宇,笔名:清风细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仁美诗词》诗评部主任。中国诗赋学会会员,鞍山诗赋协会副会长。"千山八娇"成员之一。2018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千山八娇》作品研讨会。多年从事诗词联赋等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辞赋》、《诗刊》、《诗词世界》,《诗潮》、《鞍山文艺》、《鞍山日报》、《关东诗人》等报刊杂志和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网、新浪、吾爱诗词、仁美诗词、上海古韵新吟等网络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