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宇诗评】中华诗词学会女工委“咏物诗”简析二

(2024-07-09 09:38:25)
标签:

鞍山

诗赋

情感

文化

分类: 红宇诗评【原创】

【红宇诗评】中华诗词学会女工委“咏物诗”简析二

中华诗词学会女工委“咏物诗”简析二

评/赵红宇(清风细雨

枯荷梗

马文斐

不堪寒雨浥清晨,败叶层层尽泪洇。
独有一枝仍挺立,是寻哪个赏花人?

点评:开篇点明时间节气,雨之寒,叶之败,氛围渲染精当。三句笔锋一转,一个“独有”,一个“挺立”,尽道枯荷梗之风骨,任人去审视这种孤寂与清冷。随后以问作结,懂得它的人都会欣赏枯荷梗的美,你赏与不赏,我自挺立,前后呼应,得其真味。

咏火柴

张丽英

红头细杆体纤纤,巧妇烹炊尔在前。
柴院侯门均落户,不欺贫贱不攀权。

点评:现在已很难见到小小的火柴了,很是怀念。小绝一二句状火柴之形后,点明当年火柴可是生活的必需品,一个“前”字,可见其重要性。三句一转,一个“均”字,更是再言其重要性。起承转借物叙事,结句下论,如此重之又重的火柴,却不倨不傲,不期不攀,恰似一位好公仆尽心尽责,结于此,饱含哲理,扣住了题旨。

火柴(通韵)

王睿元(天凉好个秋)

曾经大树对天擎,化做千身瘦骨形。
囚在方城权隐忍,一朝火气碰头生。

点评:小绝开篇道出火柴的前世今生,暗表小火柴也有凌云志,赋火柴以风骨。三句一转体物入深,将火柴盒比作方城一座,隐忍其间只为……顺势作结,只为这碰头一燃,“碰头生”这一动作描写得精准到位,生动的描摹手法,强烈的烘托手法,借物说事,极具现实意义。

古松吟

刘红灵

生来密实又披鳞,地耸苍龙总是春。
雪压风摧且劲韧,翩翩一啸再添轮。

点评:小绝起笔白描绘出古松的繁茂,以“鳞”字来作为松针的表述,不仅直观,同时也为下句做好了铺垫,可谓意在笔先。“苍”乃青色,“总是春”点明古松的四季常青,如此具象的描写,令古松的形象更为立体。三一句尽道古松之精神品格,而结句的啸后归淡,更使得古松仿若一位看尽世间沧桑变幻的智者,令人尊敬。略感遗憾的是“且”字私以为出律。

电梯

万士华

半间小屋对开门,昼夜阴晴更不分。
悄悄经人一指点,便能平步入青云。

点评:极具生活化的一首小绝。平铺直叙的写法,言简意赅,妙就妙在以“悄悄”作转,再以一指来点承接,似乎就在这不经意的一点中,“便能平步入青云”,转结如此的自然流畅,托物抒意,人生机遇,尽在这“一指点”中,道理讲得如此形象而生动,可见功力。

手机

张东

小小智能装世界,奇人趣事竞争鸣。
指尖瞬点图文现,飞信传声尽摆平。

点评:小绝将手机的功能和给予人生活的便利性,以及如何使用精准精细一一阐述出来,很有直观感,小小手机,大大的世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乌金石《夏语》茶盘

杨丽静

未到熏风三四月,自涛持赠小荷塘。 
烟云趁手敷人面,且弄清音滤水香。 

点评:诗者开篇以“未到”展开,氛围渲染到位,有引人想一探究竟之意,也引出了承句,源自好友持赠的浓缩版荷塘的茶盘,同时也解密上句的“未到”,好友至熏风至,写作手法很是高妙。转句的“烟云”,是茶盘中的图案呢,还是茶烟呢,私以为二者兼具,其境自出。随后诗者再细绘茶盘,画中有人在荷边抚琴弄清音,荷香似又与茶香彼此纠缠……小绝虚实相接,言之有物,言之有景,心与物境,圆融合一。

咏红薯

傅翠兰

秋霜一夜红藤瘦,破土憨瓜整玉容。
火烤水蒸浑不惧,清香予世亦情浓。

点评:小绝从秋后红薯成熟开笔,状形绘物,一个“憨”字,红薯的神韵立见。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红薯亦如是,仅仅是烤或蒸,便是人间一道美味,情自浓。朴素无华的句子,朴素无华的情感,就咏物而言,既没有脱离物之神韵,又能抒发己怀,深谙咏物之章法。

喀拉峻

薛芳

莽原浩瀚拥天山,引出香风调玉弦。
瀑布流殇醉龙凤,彩云载曲续前缘。

点评:起笔展境,大开大合的笔法,令读者瞬间入境。诗者乐道有“世界上少有的高山天然优质大草原”美誉的喀拉峻胜境中的草原、高山、飞瀑、彩云……由景及情,层层铺叙,行文铺陈,意境唯美。“殇”字许是手误打错了。

咏笔

陈桂枝(书香亘古)

纸上风流和墨栽,茂松修竹俏红梅。
尖端管领新时代,最底民声吐出来。

点评:小绝最为出彩的是转结二句所赋予笔的现实主义意义,笔本身的作用就是写和画,但笔因使用者的正能量而有了可引领新时代,可替庶民发声,秉笔直书,化典于无痕,借物说事,饱含哲理。

咏茉莉花

胡频

夏日欣开洁净妆,冰肌玉质最无旁。
向来不喜喧争媚,却送人间第一香。

点评】:开篇点明茉莉开花的季节,再白描写意出茉莉花“冰肌玉质”的神韵。随后用“向来”做转,紧承上句的心无旁骛之意,咏赞茉莉花不争不魅的品格。如此低调的茉莉“却”为人间送来“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花茶,可见其奉献之精神。“向来……却”的连用,令转结二句更为的自然流畅。


【红宇诗评】中华诗词学会女工委“咏物诗”简析二


【作者简介】:赵红宇,笔名:清风细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仁美诗词》诗评部主任。中国诗赋学会会员,鞍山诗赋协会副会长。"千山八娇"成员之一。2018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千山八娇》作品研讨会。多年从事诗词联赋等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辞赋》、《诗刊》、《诗词世界》,《诗潮》、《鞍山文艺》、《鞍山日报》、《关东诗人》等报刊杂志和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网、新浪、吾爱诗词、仁美诗词、上海古韵新吟等网络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