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读史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读史是灯,照亮夜行的路;读史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更是拥有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与文化。记载这些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史实更是有《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内容非常丰富的历史文献类书籍,但正由于这些正史文献的体量过于浩博冗杂,且对于广大喜爱历史的读者来说又过于晦涩难懂,唯望史而兴叹不已。鉴于此,饱读史书的杨玉良秉承历史责任感和求真的严谨态度,自2013年7月开始编撰《中国历代王朝人和事》,至2023年7月止,历时十年,经过九次的大修大改,正史正说正解,不加任何个人观点和见解,原貌植入历代王朝已定性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终于编撰完成了150万字的这部汇集中国古代历史百科知识,同时兼具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全新“中国王朝历史简读本”,并使之成为广大历史爱好者常备的“案头工具书”。更喜的是这套独树一帜的《中国历代王朝人和事》历史丛书,不仅有纸质版,还有电子版,双管齐下可谓是匠心独具,这对于爱好历史读物的广大读者们来说真是一大幸事啊。
史源于事,事源于人;无人则无事,无事则无史。
《中国历代王朝人和事》历史丛书以中国各个朝代为索引,以历朝历代帝王为主线,以“皇帝政事、皇朝大事、文化要事、名人纪事、后宫往事”为五大版块,叙述各个朝代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汇集当朝人文历史百科知识。
在这部历史丛书中,杨玉良以“列传”对应“名人纪事”,列举了上至夏朝,下至清朝1000位历史著名人物。且融入史书文学的写作手法,以人物生平为脉,以时间为序,将著名文武大臣、文化名人的主要事迹,以及历史著名人物有影响的事件、典故,简洁明朗地表述出来。之所以叫名人纪事,而不叫名人轶事、名人故事,主要是研究历史名人的真人实事,是正史,而不是演义。正因如此,令广大读者对历史名人及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达到读史明理,读史增信,读史崇德,读史力行。
首先我们从著名的“文武大臣”的那些事浅析起:
“名人纪事”版块以“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的皋陶开篇,寥寥163个字言简意赅便将皋陶一生的主要事迹与成就悉数道尽,并以“皋陶造狱,划地为牢”这一典故作结,完美诠释了本部史学丛书的创作理念。
姜子牙,作者用“兵学奠基人”“兵家鼻祖”“百家宗师”的尊称和“高、大、全”这样的符号作为标题来定义,直观贴切。随后简明扼要地列举姜太公从出世到留下的军事著作《六韬》的丰功伟绩,加之用“太公钓鱼”“平易近人”等成语典故来收束全文,令人物形象更加的饱满。
被誉为“华夏第一相”的管仲,在作者的笔下,只用一小段的文字来记录其生平,用一句话概括其所立功绩,简而简之,却让管仲这位“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作者对于商鞅所定的标题是:“秦孝公名臣,“商君”商鞅,‘商鞅变法’遭车裂”。15个字高度概括了商鞅从高光时刻到变法失败后惨烈结局的一生。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不掺杂个人情感,所有的感知皆留给读者自己去体悟。
作者将孙膑与庞涓,廉颇与蔺相如,萧何与韩信等这些耳熟能详文臣武将之间的人和事尽收笔底;还撰写了如专诸、荆轲等那些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志士们。论人论事,于细微处见精神。
作者在记述唐朝开国二十四功臣时,直接以“唐朝二十四功臣,因功画像‘凌烟阁’”定题来归类编撰。其中详写了“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程咬金、李勣、秦琼”11位功臣的主要事迹及后世的评价尊谓,其中几位参与“宣武门事变”也一一说明。如此编撰有总有分、有详有略,使得这些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令读者对唐朝二十四功臣有了虽简单却深刻的了解。
提起北宋名臣包拯,他的传说和演义大家都能说上个一二三来,但作为正史资料,作者谨言慎书,仅以“北宋名臣包拯,铁面无私‘包青天’”作为题标,一目了然。随后罗列出包拯的众多别称雅号,读者可在这些别称雅号里得以见包拯于朝于民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名相范仲淹,‘庆历新政’发起者”。作者在写范仲淹的时候起笔是这样定论概括的。作者在对范仲淹主要事迹的陈述中,尤其是对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知乐而乐”思想整句编录,恰正是仁人志士人人敬的体现。
明清时期的“海清天”海瑞、“万里新政”改革家的张居正、“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等等名臣虽篇幅较短,但作者依然把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主要的文学作品写得洗练清晰,尽道其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还对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玄奘西游、文成公主和亲、郑和下西洋等等进行了编撰,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多的历史史实。
关于历史上口诛笔伐的奸臣贪官作者也谨察公正地撰写其一生。如此编撰,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警示后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守本心,悟思想,尊法律,按章按规办事。
纵观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英雄情结贯穿中华民族的思想渊源。在这部《中国历代王朝人和事》的“名人纪事”版块中关于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撰写部分重之又重。不仅有西汉的民族英雄卫青与霍去病;还有两宋的抗金名将宗泽、李纲,及南宋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妻,以及抗元名将民族英雄文天祥;更有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史可法,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及清朝“虎门销烟”真英雄的林则徐,民族英雄关天培等等这些为了崇高目标,可牺牲成仁的民族英雄们,作者在书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文明是文化的进步,文化是衡量每一个时代强弱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我们再从“文化名人”的那些事浅析起:
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时代,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作者以精健的文笔编撰了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和医家。白描谱就,叙议相结合,令“诸子百家”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事件更加深入读者之心。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战国辞赋家宋玉;西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陆机;东晋“风水文化之宗”郭璞。作者不仅撰写他们个人的主要成就,还就其民间优美的传说故事加以概述。
还有那些如治水典范李冰,造纸宗匠蔡伦,科学拱顶张衡,医方之祖张仲景,数学奇葩祖冲之,悬壶济世孙思邈,航海先声郑和,药学名家李时珍,活版之父毕升等等的“科学名人”,作者以精准的数据,精确地描摹,秉笔纪撰。
更有大唐雅宋的文豪诗客词人云集此部书中:如五言律诗的奠基人王绩;“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龄、骆宾王;“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诗狂”贺知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边塞四诗人”的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颜筋柳骨”、“颠张醉素”;“画圣”吴道子;“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花间鼻祖”温庭筠;“大唐最后一才子”罗隐……“唐宋散文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千古第一大才女”李清照;理学学派代表人物朱熹;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词中之龙”辛弃疾……从作者精选这些文豪诗客词人的名篇名句中,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
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明清“四大名著”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以及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等等这些文化名人的轶事典故、主要成就及历史评价,作者均给予高度概括总结,以备读者赏学品鉴。
选读细品《中国历代王朝人和事》“名人纪事”版块后,对作者杨玉良更生敬意。善于运用丰富的史料多方类比,反复对照的他,忠于史实忠于事实,言直语、说尽语,整个板块始于“‘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的皋陶”,止于“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逊位诏书》拟订者”,以时间为“纲”,以简洁规范为特点,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用最简洁的文字,作最精审的叙事,下最缜密的论述,秉笔书就1000位著名历史人物生平简历和主要成就以及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完整完美地完成了《中国历代王朝人和事》“名人纪事”版块的编撰工作。从而令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印象深刻地体悟到本版块向读者所要传达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本身的内涵与历史背景的编撰目的。
更值得称颂的是《中国历代王朝人和事》历史丛书的精、细、详、实,集通俗性、趣味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体,结构新颖,脉络清晰,语言精炼,叙事独到,且总分结合、叙议交融,可谓历史与文化并重,不愧“案头工具书”这一称号,读之品之越久越深越感其灼灼之华彩。若在历史中穿行,似与古人对话。恰正是:巡史揽胜、访贤仰古。
【作者简介】:赵红宇,笔名:清风细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仁美诗词》诗评部主任。中国诗赋学会会员,鞍山诗赋协会副会长。"千山八娇"成员之一。2018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千山八娇》作品研讨会。多年从事诗词联赋等创作,作品散见于《中国辞赋》、《诗刊》、《诗词世界》,《诗潮》、《鞍山文艺》、《鞍山日报》、《关东诗人》等报刊杂志和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网、新浪、吾爱诗词、仁美诗词、上海古韵新吟等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