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诗城奉节
白帝几回约,何日到夔州。当年烟幕丝雨,曾洗谪仙愁。弹却浣花春色,吟过草堂秋兴,孤对大江流。不见先贤影,独自上高楼。
水连天,云一片,月当头。诗城如画,峡嶂叠叠水悠悠。应羡平湖舒韵,还许连峰为句,相与共清讴。圆梦真堪醉,千载寄心眸。
奉节之所以被誉为“诗城”,便是因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范成大、陆游、杨慎等众多古代诗词大家在此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词者上片满含敬意用唯美、简洁的语言,炼字炼意炼境,纵笔化典妙嵌绘出大唐诗客的洒脱与奔放,更书就雅宋词客的内敛与包容,读起来有种穿越唐宋与先贤同行的感觉。随后一句“不见先贤影”,而今已见不到先贤当年的卓卓风姿,确是有些遗憾的,遂“独自上高楼”思往昔览今朝……如此写就,为下片做好了铺垫的同时,也很好地将词境拓展开来,引发读者无限的想象。
下片三字对句起笔将独上高楼一览奉节的美景尽收笔底,词者与诗城奉节如知己般相遇相知,“相与共清讴”,歌一曲水调相酬,不负此行。歇拍“圆梦真堪醉,千载寄心眸”与上片起拍“白帝几回约,何日到夔州”遥相呼应,紧紧地扣住了主题,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得益彰。
整首词作,不同于以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作品。词者上片解读诗城奉节的人文历史,下片描绘诗城奉节的湖光山色,古与今、虚以实衔接自然无痕,展示了词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创作能力,令诗城奉节的形象熠熠生辉,引人也想入胜一访一游,领略诗城的魅力……这也是这首《水调歌头·诗城奉节》魅力之所在。
暗香·癸卯恭王府海棠雅集呈迦陵先生
簇云霁色。醉天香送我, 微醺筝笛。玉骨诗旌,又是南开锦笺摘。西府海棠鹤羽,呈烂漫、胭脂飞笔。酿就那、竹影琼瑶,桃李启春席。
诗国。慰岑寂。问冷韵逍遥,霜叶修积。凤栖雪泣。吟咏乡关最相忆。雨润莲华九畹,待归来、传灯青碧。谱新晴、金缕曲,寸心了得。
恭王府海棠雅集由来已久,如今,海棠雅集早已超越本身的意义,变成了中国诗词界的一件盛事。2023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华诗词学会、南开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癸卯)恭王府“海棠雅集”成功举办,来自诗词界、艺术界的七十多位名家学者齐聚恭王府萃锦园,以诗词交流的形式共襄雅集盛会,且此次盛会恰逢著名学者、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可谓是双喜,词者填就《暗香》以贺之以铭之。
上片词者起笔绘景,将读者带入雅集胜境,陶醉在花团锦簇的美景中,陶醉在古琴曲《梅花三弄》里。随后的一个“又”字,点明雅集已经举办多次,再嵌入“南开、西府”点明承办单位与雅集所在地,加之用“胭脂”来代指海棠,点明雅集的名称,更令人称道的是,词者还用了“竹影、琼瑶、桃李”三个物象来托喻此次雅集若竹林七贤之雅聚,必有美词佳句的诞生,有尊迦陵先生为师的名家学者们共聚一堂。读到此处,不禁赞叹词者用意之精妙,用词之精准,有情怀,有境界,有功力。
下片“诗国”定论总领,此时此刻的恭王府海棠雅集自成一界,乃诗词之国度也。身处此地,可慰“岑寂”,可问“冷韵逍遥,霜叶修积”,可令“凤栖雪泣”,可吟咏“乡关”,如此诸般,便是作为中流砥柱的海棠雅集厚重的文化意义之所在。到会的众位诗家积极展示与雅集主题“阅读”相关的作品,分享新作,交流心得,尽道读书的意趣。故而,参加此次雅集的词者有“待归来、传灯青碧。谱新晴、金缕曲,寸心了得”的感悟,灵感得以激发,纵笔飞扬诗岁月,有知微见著之体味。
整首词作,以清逸淡雅的文笔,于绘景中叙事,于叙事中抒怀,结构井然有序,词理清晰,意蕴高远,读罢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高阳台·青葱那年
沐雨新芽,葱茏翠卷,小桥连着长亭。锦玉金芳,忒多古怪精灵。吴侬软语争教我,对柚香、慢理尘缨。忆当年、曲巷斜衿,濯洗琼英。
悠悠岁月青梅醒,望南翔夕晚,梧叶心情。伴尔迢迢,雁书相契相倾。秋霞尽处寻幽迹,从别过,细写云程。愿如今,小字珠玑,重叙春声。
词者的这首《高阳台·青葱那年》,字里行间萦满回忆,于意象之中,旖旎生辉。
上片起拍“沐雨新芽,葱茏翠卷,小桥连着长亭”,借物喻人,新芽是“我”,葱茏是“我”,从小桥到长亭,那是“我”成长的一段历程,“长亭”习惯上解作送别的地方,用于此处是不是可解释为是长大的“我”准备去参与外面世界的精彩呢,虚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紧扣题旨彩绘出最美的青葱时光:时而“忒多古怪精灵”;时而优雅地说着“吴侬软语”“慢理尘缨”……多角度的运镜,令词者的青葱那年似一部连续剧,精彩回放,温暖演绎,明媚至极。
下片镜头一转,“青梅醒”,“望南翔夕晚,梧叶心情”,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这是走过春夏秋冬,遍看风云后一种沉淀与成熟,其间总会有些些许许的轻愁漫心头,但更多的是岁月给予的从容与淡定。因此,迢迢可以长相伴,雁书可以常相契,“秋霞尽处寻幽”,岁月丰盈。词者回忆青葱那年,是为了能“愿如今”更好地把握当下,“细写云程”展望未来。最后以“小字珠玑,重叙春声”作结,是用纯粹的文字书写青葱时光,给青葱那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令人思之感之,倍觉味浓情长。
整首词作细腻婉约,意脉相连,首尾呼应,令词者心中笔底的青葱那年多了一种眷念,多了一卷斑斓,多了一份感悟。
纵观静如这几首小令长调,气势雄壮有之,情感细腻有之,意趣浪漫有之,境界深远有之……集大成也。由此可见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存乎一心,行之一笔,“好向诗香修道远”,自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