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疾书正气歌
——浅谈贾伟民“英雄篇”词作的力量
评/赵红宇(清风细雨)
贾伟民,网名:信步莲山。从网名中不难看出贾伟民贾老豁达豪迈的情怀,一个信步,何等的潇洒,于千朵莲花山中撷萃四季,又是何等的浪漫。
做为鞍山诗赋协会的创始人之一,“松间九鹤”诗词组合的领头鹤,贾老握瑾怀瑜,集军人的气度与艺术家的风采于一身。正因如此,他的诗词作品亦柔亦刚,极具张力,独具魅力。在他的诗词作品中,红色诗词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贾老用心用诗词来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下面,细雨就选取贾老红色诗词里这组“英雄篇”中的一首《鹧鸪天·革命烈士夏明翰》来试做简析,与大家一起感受“英雄篇”的力量,感悟那份对英雄的深深敬意。
鹧鸪天·革命烈士夏明翰
铁血男儿主义真,毅然救国激流奔。党旗挥舞前征路,战火燃烧甘献身。
情万种,字千钧,警言呼唤后来人。横刀筑梦从头越,捍我中华日月新。
孔曰:“为了崇高目标,人不可贪生,可牺牲成仁”。孟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每到国家兴亡的危急关头,必有那些甘为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悲壮之士,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贾老的这首鹧鸪天上片起拍便化用夏明翰就义诗的前两句“……,……。”自辛亥革命以来,为争取国家的独立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铁血男儿夏明翰便是其中一员。他始终坚信共产主义才是真理,为了真理,为了理想“毅然激流奔”,此一拍言简意赅地写明夏明翰不怕危险投身革命的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激昂拍宕,有稼轩词味。
歇拍“党旗挥舞前征路,战火燃烧甘献身”,七字对句工稳严谨,写出了夏明翰在救国救民的复兴途中,紧跟党走,甘愿用鲜血和生命,去铺设胜利前进的道路。正如习语所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此一拍气势雄健,节奏铿锵,不仅写出当时斗争的严峻性,还令得夏明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读之为之动容,为之振奋,也想紧随他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当中去。
下片三字对句“情万种,字千钧”起笔,看似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道出夏明翰丰富的情感,对党对同志,对父母对兄妹对妻女,将深沉的孝悌忠贞情怀与践行崇高理想融合在一起。夏明翰除了这首就义诗,还有三封绝笔家书,纸短而情长,既有视死如归的慷慨悲歌,又饱含对亲人的挚爱和思念。他的就义诗,短暂人生的最后的二十个字,是他对死亡的无畏洒脱,是对未来的期许,是他崇高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流血牺牲吓不到真正的共产党人,真的是字字千钧。贾老如此写就,总结到位,有力地证明了:共产党人是最懂情的人。
次拍“警言呼唤后来人”,与上片的起拍相呼应,引用并解读就义诗的后两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写出夏明翰对共产党人必将取得革命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激励后来人一往无前的力量与信念。
歇拍“横刀筑梦从头越,捍我中华日月新。”中的“横刀”引用谭嗣同的《狱中题壁》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正所谓英雄惜英雄,英雄敬英雄,写出夏明翰面对敌人屠刀时的镇定自若,威武不屈。“从头越”引用毛诗《忆秦娥·娄山关》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词境拓深,尽展夏明翰的豪气与正气,且又与上片的起拍“铁血”相呼应,亦如夏明翰在狱中所书:“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是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革命是为天下人谋求幸福。家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难,救家必须先救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此生不负,如我所愿。”此一拍不着痕迹地化用典故,写出了夏明翰为了改变乱世下民不聊生的现实甘愿赴死,写出了夏明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矢志不移。语言铿锵有力,意境高迈深远,得以见贾老学识的渊博,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王国维
《人间词话》)
夏明翰的英雄事迹大家都耳熟能详,越是这样作品写起来越难。贾老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巧用夏明翰的就义诗贯穿始终,朴实的语言,厚重的情感,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高度概括了夏明翰“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为民尽力”短暂而伟大的一生。不落俗套,引发共鸣。英雄历万古而流芳,这就是红色诗词“英雄篇”的力量,催人奋进,引人向上。致敬英雄,致敬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