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词赏析】三味诗社“江城子”简评

(2022-07-18 17:36:27)
标签:

鞍山

诗赋

情感

文化

分类: 红宇诗评【原创】

【诗词赏析】三味诗社“江城子”简评

三味诗社“江城子”简评

文字/清风细雨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本期诗社的作业,以“雨”为题,就“雨”而言,可听雨可沐雨,可写大雨可绘烟雨……自由发挥关于雨的那些事。下面,细雨便就放下、石桥客二位师友的“江城子”试做简析。

江城子·夜雨

词/放下

耳闻天籁是沙声,已三更,打窗惊。
望远飘烟、雾气罩扬城。呼啸琉璃飞点点,灯影下,细丝横。
问那阶砌泪沾英。叹凋零,叶葱青。
无限情怀、随夜寄云承。且待斗移晨日霁,看景色,好新晴。

【简评】:放下的这首《江城子·夜雨》,上片由先闻雨之声而起笔,“耳闻天籁是沙声,已三更,打窗惊。”词者所听到的雨声,自然之声天籁也,写实写意。三更的夜雨,沙沙而落,敲窗惊醒梦中人。此句点明三更时间,室内地点,落雨敲窗惊人醒的事件,那么接下来呢?词者真是一位好的讲述人,氛围渲染精当,令读者不禁想身临其境,与词者一起聆听天籁一探雨境。接下来词者于听罢雨而转为观赏雨,“望远飘烟、雾气罩扬城。雨落生烟,扬城笼罩在这朦胧其中,大处细着笔,迷迭如幻。上片的歇拍“呼啸琉璃飞点点,灯影下,细丝横。”词者眼中的雨,由沙沙的中雨,点点连成线,一个“横”字,与“呼啸”一词相呼应,雨丝雨线本应垂直而落,正因为呼啸而过的疾风,让本应垂直而落的雨丝雨线横斜有了个性,此时的雨为大雨,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层层递进地描写,写景与叙事及抒情交织在一起,布局谋篇,行文流畅,句琢字炼,令人拍案叫绝。

    下片“问”字而起,笔锋一转“问那阶砌泪沾英。叹凋零,叶葱青。”雨落花落,雨落泪落,慨而叹之,怜而惜之,此时此刻的词者,即怜惜落花,又对花落后的一树青葱满怀憧憬,情感之细腻,笔触之细腻,便有了下句的“无限情怀、随夜寄云承。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词者得其真味,移情入境,情随境生,将无限情无限意尽赋夜雨中,寄之以云,随云而度,以主观感染客观,达到意境的交融。歇拍“且待斗移晨日霁,看景色,好新晴。”用“且待”引领有历风雨见彩虹之深意,虚实相接,夜雨霖铃的悲伤心情一扫而净,雨过天晴,赏美景,歌美景,一怀昂扬自在其中。结于此,物我融合再入一境,构成词者独特的意境,至此把全词的意境推向高潮,给予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妙、妙、妙。

    纵观全词,通篇没有一个雨字,但字里行间您不仅能听到雨声,更能看到雨的各种姿态,可见词者笔法之高,构思之巧,抓住物象,体味意境,描摹生动,景随情动心转,言已尽而意无限。

江城子·暴雨夜

词/石桥客

今朝骤雨又如潮。夜狂嗷,卷惊涛。
雷电交驰、敖广吼云霄。十万天魔迎面舞,声啸啸,势滔滔。
无端惆怅上眉梢。柳枝摇,乱千条。
欲寄相思、万里路迢迢。一片愁情何处去,随水远,任云飘。

【简评】:这首《江城子·暴雨夜》,石桥客遣词造境,笔调雄奇,风格豪放,上片起句起得便极为震撼。“今朝骤雨又如潮。夜狂嗷,卷惊涛。”如海潮奔涌的骤雨,声势如此之浩大,声音如此之喧闹杂乱,风催雨,雨惊涛,极具视觉上的冲击力。词者却感觉自己对暴雨还没有描写到位,于是“雷电交驰、敖广吼云霄。”雷公电母一路撕裂夜空联袂而来,就连东海的龙王也不甘落于二人后,不计成本地怒吼着添雨加雨。然而词者还是觉得对暴雨的描写还可更进一步,于是乎“十万天魔迎面舞,声啸啸,势滔滔。”天兵天将结阵出征,艾玛,大神们全员出动,这也太率性而为了吧,气势那叫一个足呀,你们也不收着点,也不留点存货哈,就可咱们这一个地方降雨。“如潮、狂嗷、惊涛、交驰、吼、舞”词者用最耳熟能详的词语将暴雨的场景描写得恢弘磅礴,怎么有点世界末日的感觉呢。尤其是歇拍的叠词“啸啸、滔滔”的运用,更是将暴雨的场面推向极致,突出了暴,展示了什么叫暴,词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绘声状形,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以平常语绘超凡境,高手也。

     下片词风一变,那叫一个柔啊,“无端惆怅上眉梢。柳枝摇,乱千条。”愁上眉梢,柳线摇乱思绪乱,柳和雨都是令人感伤的物象,词者思绪万千,愁肠百转。“欲寄相思、万里路迢迢。孤寂的雨夜,词者欲把相思寄往万里之外,相思难,相思苦,“一片愁情何处去,随水远,任云飘。”何处去所表达的是无处而去,只有随水流,任云飘。人常说流水无情,而云是漂泊无助的代表,词者用水、云两个物象递进表达出自己的苦相思,欲寄难寄的惆怅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正因如此,词者在下片把物境、心境、与身境三境合一,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纵观全词,刚柔并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彼此对应来写,由雄拓到哀婉,借景烘托出铁汉自有柔情在,雨夜无晴人有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