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泽·春意
词/东篱
积雪残梅依旧。吹一缕春风,雨帘新透。
消正月余寒,芳菲时候。有海棠花,缀丝舞红袖。
柔情最是青柳。才嫩绿盈盈,纤纤清瘦。
将万顷平湖,撩波如皱。此盎然意,尽应酹豪酒。
【简评】:东篱的这首《庆春泽·春意》描写的是一幅初春的景致。起笔慨叹:“积雪残梅依旧”,早春的料峭跃然纸上,残梅此处埋下伏笔,梅乃报春者也,既然梅花已落,那就证明春已到来了。随后顺势对春景展开描写:“吹一缕春风,雨帘新透。”简简单单的九个字,画境、词境韵致浑然,字里行间溢满春意。风吹、雨润,寒消,花开,春正好。画面的连续性在此得以完美的演绎,春意盎然,趣意盎然。“吹、消、有”三个动词做领字,叙事更为流畅,从而达到了情景互相契合的意趣。上片结在海棠花开处,为下片的描写做好铺垫,春天不仅有花开,还有……由此看来词者的笔法巧妙,匠心独具。
下片顺应上片继续描春绘春,“柔情最是青柳”,新雨后,柳丝柔,柳丝摇曳,情丝摇曳,盈盈复盈盈。“撩”字用的巧,画面感十足,纤柳似佳人,撩动了谁的心湖?《人间词话》有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词者对春柳的描写毫无矫揉造作、堆砌束缚的感觉,柳之意暗合春之意,直扣主题。“才、将、此”两平一仄三个字,也可以说是一个词“才将此”拆开分用,真真的巧思妙想啊,使得上下句的意境更为地和谐统一,且极具音乐的美感。随后信笔一结,洒脱至极,对此春日丽景,“尽应酹豪酒”,才不负此春光。整首词作清新雅致,隽永悠长,自然流畅的语言,似山间流泉,入心润心清心,给人以唯美的享受,春浅浅时意融融。
庆春泽·惊蛰寄语
词/一翁
存蛰闻雷浮动。听婉转新声,百花迎奉。
凭万物回苏,碧涛相拥。又蝶蜂狂,鸟鸣水争送。
谁将此际轻弄。方艳景凝香,仙坛同梦。
应赋阕填词,成歌吟诵。唤旧朋侣,感怀与春共。
【简评】:惊蛰,古称"启蛰",乃天气回暖,春雷始鸣,万物生长之时节。一翁的这首《庆春泽·惊蛰寄语》,上片起笔破题,惊蛰至,震雷鸣,蛰居的动物奉雷旨而醒而动。由此展开画面,细致描写出惊蛰时节的景致:新莺婉转歌喉,软红次第花开,蜂飞蝶舞,碧水流淙,万物复苏。“听、凭、又”两平一仄的领字运用得当,听字为初,凭字为再,又字为复,层层递进,层层铺展,填词手法老道,由听觉入视觉,使得惊蛰时节的景象渐次明朗,有耳目一新之感,自然流畅。另“奉、送”两个动词极具深意,奉,有奉旨而行之意,那么奉谁的旨意呢?当然是惊蛰时节的春雷的旨意啦;送,有送别之意,还再加上一个争字成词争送,遂令前面所绘的物象更加灵动,与万物复苏相呼应,送走寒冷的冬季,迎来明媚的春天。意象之中,拟人写意,低回婉转,“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抒发情感。
下片起笔扣题,“谁将此际轻弄”,依旧围绕惊蛰而写,“弄”字承接上片的“奉、送”二字,使得上下片无缝衔接,意顺境拓,引人入胜。惊蛰时节有如此之美景,理“应赋阕填词,成歌吟诵”,与老友一起共同感怀春日的美好,物我两忘。结在此,再次紧扣主题,伏笔填词惊蛰寄语,朗逸抒怀。“方、应、唤”二平一仄的领字,使得词作的结构精当,画面完整,情由景生,景令情动。纵观整首词作,深得词法,炼字造境,绘景抒情,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有陶翁的田园味道,淡然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