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词赏析】炎凉居先生作品赏析(一)

(2020-12-16 08:54:40)
标签:

鞍山

诗赋

情感

文化

分类: 红宇诗评【原创】

【诗词赏析】炎凉居先生作品赏析(一)
《炎凉居先生作品》赏析(一)

文字/清风细雨

【诗词赏析】炎凉居先生作品赏析(一)

   凉居先生的这十五首抒怀词作,任由思绪飞越天南地北,将深秋与初冬的景致尽收笔底,于斑斓与箫疏的交织中,寄情于山水,纵笔绘卷,抒发情感。正可谓:岁月词场,词场岁月。下面就请您与我一起细细地品读先生的词作,慢慢地感悟先生的情怀……


1、江城子·烟雨青衫总是情

      ——次韵和旻昌兄、米戈兄

落霞一抹映残秋。静幽幽。水声柔。
惊起鹧鸪、群鸟舞山丘。拔叶穿林持竹杖,嶙峋石,击溪流。
青春好胜博头筹。没来由。上心头。
空把时光、付与觅王侯。欲向南山寻去处,时不再,举空瓯。

赏析】:

    这首《江城子》以“落霞一抹映残秋”开篇入境,残秋,本是一种感伤的意象,但先生用了一抹落霞来暖映彩画这个秋日,使得整首词的完全脱离出悲秋的词境,尤其是再用“惊起鹧鸪、群鸟舞山丘”这句,远山、群鸟更是立体呈现出一幅深远辽阔的画面。这样的秋日,怎能不“拔叶穿林持竹杖,嶙峋石,击溪流”此一句不仅仅是持竹杖穿林过水行赏秋景,动词拨、穿、击的连续运用更多的是一种积极昂扬的气势,立见先生寄意之高远,情怀之达豁。

    下片先生触景生情,回忆起那个好胜博头筹的青春岁月,没来由却更上心头。语淡而情浓,心理描写熨贴入微。而今“欲向南山寻去处,时不再,举空瓯”,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身处大自然,心与大自然,景共情生,悠远而淡然。

    整首词写时、写景、写人,谋篇布局合理,层层递进,极具画面感和代入感,语言朴素,以情发声感人肺腑,令人回思回味……

2、定风波·感秋

树隙摇光碎夕颜。清波荡漾袭轻寒。
园里秋声关不住。无数。隔墙飘落叶斑斓。
 岁岁年年人已老。谈笑。楚河汉界说当年。
少小同窗人偶遇,相觑。一时踌躇与谁言。

【赏析】:

    秋日的色彩是斑斓的,秋日的情感是厚重而浓烈的,正因如此,先生感秋词语《定风波》,上片白描起笔,“树隙摇光碎夕颜,清波荡漾袭轻寒”,夕颜、清波、轻寒,秋景的细节描绘,动静相融,虚实相接,使得画面更加地飘逸灵动,顺势才有了这句“满园秋声关不住”,隔墙飘落的叶子或红或黄层叠铺满,叶无数,景无数,先生妙笔绘景,妙得佳境。

    下片笔锋一转,感时感悟,“楚河汉界说当年”,你能想象出这个画面吧,谈笑有鸿儒,二位老友,少小同窗之谊,往来红尘中,行吟山水处,悲也好,喜也罢,都已看开,落子无悔,紧扣主题“感秋”,精炼的词句,深沉的情感,感而慨之。

    整首词以秋言意,以秋得味,其结句尤胜一筹,意内而言外,格浅而韵深,无我与有我之境间,留痕留白留意,感悟其远,感受其深,真真的妙笔天成。

3、南乡子·秋去冬来

九月桂花香,枫叶西风满地黄。不觉薄衾腰带紧,寒凉。秋去冬来鬓染霜。
回首莫思量,噩噩浑浑去日长。弹指已经年几十,无常。独上层楼对夕阳。

【赏析】:

    这首《南乡子·秋去冬来》,开篇展卷,点明时节:“九月桂花香”,满地落叶黄,由枝头香到地上黄,以桂花、枫叶、西风等物象的列举,勾画出秋日独特的景致,构思巧妙。无觉里,寒凉置身,鬓已染霜,些许悲伤漫上心间。笔入幽微,感叹时光,词入佳境。

    下片“回首莫思量,噩噩浑浑去日长”,此时此刻,在上片寒凉秋景的铺垫下,回首过往,弹指几十年,用一个“无常”坦然以对,平常句,非常意,无常境,深永而超然,正所谓入俗才能脱俗,遂有这“独上层楼对夕阳”,淡然一笔做结,意在笔先,神于言外。

    整首词作,上片绘景,下片抒情,意蕴精深,情韵动人。沉则不浮,郁则不薄,乃上上之作也。
【诗词赏析】炎凉居先生作品赏析(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