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的早了一些,在外边等了一会儿进去的。那时,还有一个旅行团在那里等着进场,我和他们聊了几句,很高兴认识这些人。进场之后,我入座2号桌左前方的位子,还没开场,我先写会儿作业。两分钟后,有母女二人也坐在这桌。那女孩长得挺漂亮,一看我的作业,问“你也是高一的?”我说:“对”“我还当你20了呢”“这叫老相”“你哪个中学的”“崇文,109中学,你也常来?”“放假了,常来逛逛”就这样,我和她们谈起了相声,气氛挺融洽。不光是闲聊,也互相了解了不少东西。
这些都是前缀,就不用再提了,现在开始评论一下节目:
1《大义灭亲》许广(快板)
这是李派的一个经典之作,但是现在几乎没多少人会了,录音也没有,文本也找不到,今天听许老师说这是“第一次在张一元演”,可见其翻头率之低。最近上茶馆经常听许广的快板书,每次都是那么铿锵有力,底气十足。这个段子讲的是吉鸿昌的侄子吉三狗在乡里为非作歹,而被自己的父亲大义灭亲,为村里人民报仇的故事。
2《树没叶》杜鹤莱 刘鹤英(伦理)
这个段子我没有听他们两个说过,上次说他们俩有了很大进步。而今天呢,似乎比上回更好了,有长足的进步。而后面唱的时候,先说一下打扮,小杜打扮起来似乎很有那种农民的气质,而且唱的似乎也更自然一些,顺便说一下,在唱的时候,刘鹤英似乎高了一个调门儿,如果互相就合一下,效果会更好。
3《报菜名》李鹤彪 李文山(贯口)
好久不见李鹤彪了,似乎今年我就没看见过他。今天这个《报菜名》说的比较中规中矩,但是包袱可没少抖,说明李鹤彪的功力还是不错的。这个段子我听高峰说的特别流畅,而他后面的贯口部分似乎有点儿不是太顺,但是基本上还是不错的
4《学跳舞》马鹤琪 侯震(平哏)
马鹤琪也是有三个月不见了,似乎又提升了两个调门儿,太尖了,以至于听着有点儿难受。上来呢就骂相声“俗,肮脏”等字眼,说实话这个垫话如果改一下儿,温和一点,学学赵云侠这个版本的垫话会更好。说的还可以,反正这个段子主要是逗,放开一些没有太大关系。后面有这么几句新包袱太哏了:
马:我一喝这小腊人儿的尿,有点涩,像苏打水,不一会儿,没水了
侯:怎么了?
马:小蜡人儿走了,阿!!不是蜡像,是真人!
5《绕口令》郑好 王文林(子母)
头一次见这二位合作,说得是倒口版的,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包袱,但是总觉得郑好的台风很稳健,在此也不多作评论。但是底下有一个小孩儿,净瞎刨活儿,实在够烦人的,使得有些包袱背封住了,但好在郑好和王老爷子控制的很好。使得这个现象没有太严重。
6《学歌曲》岳云鹏 史爱东(柳活)
这个段子今天使的不是很成功,问题在哪儿呢?哪个小孩儿基本上是每一番一刨,我都有点儿替台上俩演员揪心。还好史爱东控制的还行,但是岳云鹏呢?在头一次被刨之时似乎麻痹了,站在那儿有点儿痛苦的样子,还好史爱东一句“外痔”解了围。后面也换了一个新底,很多歌曲串起来唱,我对于流行歌曲懂的也不多,但我觉得还是挺正跟儿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底远远不如唱《送晴郎》效果好。在此我也想奉劝那些爱刨的小孩儿和他们家长一句,不要知道一点儿就瞎刨,尊重台上的演员,也对我们的耳朵是一种尊重。而且万一露了怯也没法去弥补。
7《梦中婚》高峰 栾云平(平哏)
这个段子使的中规中矩,但是我觉得有些包袱似乎不是很响,这个段子不多评论了,希望那些不是太响的包袱再稍微改动一下。返场还是很有意思,一个是“过桥写诗”,那两首诗我用脑子记住了,另一个是“来两口”的小段
这是第一个返场小段的那两首诗:
有木念个桥,无木也念乔,
去了桥中木,添女它念娇。
多娇谁不爱,谁不爱多娇
妻呀,过来
有米念个粮,无米也念良,
去了粮中木,添女它念娘。
谁娘不爱子,谁子不爱娘
儿阿,玩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