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大数据应用到公众道德提升上——修订版
(2022-05-25 11:56:35)分类: 胡言乱语 |
怎么把大数据应用到公众道德提升上——修订版
20220525
我在上学时期,对文科知识是不太懂的,跟我涉世不深有关,跟我的记性也有关系。
在浙大茶学系期间,我接触到了一些史料,包括茶的历史和陆羽的《茶经》。读完《茶经》,我发现,这是一本中国的学术著作,这本书教会了读者们和其他人们怎么种茶,发扬茶文化,对世界的贡献,等同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这种对《茶经》的评论,中国学术界没有人提出过。我是一个追求创新的科学学者,我还是一名务实、务物的科学学者,只追求客观,不讲主观。这种特质,我在高中时就专门研究过,那个时期,高中学科老师,跟我有过“一定”“不一定”“可能”“绝对”这样的课堂问答,我自己则有一段时期的“绝对”风和一段时期的“可能”风,选择“可能”,我是用来表现我自己很谦虚谨慎。当然,老师批评了我,要实事求是。我对《茶经》和陆羽的定论,大概也是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去评论其作为学术论文,比其他人的定论作为有关茶的著作,要高一个水平。
在公众道德上,我的感觉是,道德比例一直在增加,但缺德和无德的人口尚未灭绝——绝大部分消失。因此,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相关性。大数据,不是一个特征。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研究相关的一些,包括:犯罪率及其犯罪细节、潜规则率、战争频次、矛盾率、纷争率、法不责众、公众事件、高低素质人群比例、教育、吸毒率、影视媒体广告、网络媒体广告等等,从空间和时间两种甚至更多的维度,去分析相关性,如果有幸得到正负密切相关的,就可以通过人工进行干预,而且,还能够知道是通过强制控制还是教育控制,或者是通过媒体广告控制还是通过控制父母大脑洗脑控制等等等等。有了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才可能知道怎么做。这是对复杂系统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能让百年计划缩短到十年计划。
90年前,鲁迅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推行中文,消灭文盲。他倡议汉字拉丁化,让人们学会了听说读写练。在当今,确实消灭了绝大多数文盲。现今存世的文盲,大概是爷爷奶奶辈的,70-80岁前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各个时期通过各种努力鼓励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推行消灭文盲的政策和法律。这些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和法规,直接影响了受益者,这些施政的结果,现在都已经可以调查了——由此,我想到了一个大数据分析法——政策制定,施政,结果、效果、后果,看看正负相关性。这也是消除不道德和失德的一种办法。从鲁迅的志向和实现可以看出,百年树人也是对的。而且,从历史可以看出,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特征和时代使命。我觉得,道德的普遍推行,也是完全可以通过鲁迅法则实现的,不是实现不了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