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棵小草
(2024-07-19 14:13:38)分类: 教育心语 |
我就是一棵小草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还是我读小学四年级时,是兼任着我们班音乐课的郑丽君老师交给我们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我时常地哼起这首属于儿童类型的歌曲,除了喜欢它的旋律简单,容易学唱,更主要的是它的歌词通俗易懂,让人一唱就体会到其间所要传达的东西,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小草那样甘于寂寞,像小草那样乐观向上,像小草那样懂得感恩……
记得我们那所村完小规模说大不大,但也不小,五个年级共六个班级(一年级两个班级),学生数超过两百人。六、七个老师要不是民办教师,就是临时的代课老师。他们除了完成该有的教学任务外,还肩挑着家庭的重任。小小的校园里,他们三步并作两步迈进教室,上完了这个班级的语文课,又得接任下个班级体育课,再就是在黑板上画上一幅简笔画,让同学们“照葫芦画瓢”;办公室里,他们一边批改着作业,一边聊着家务农活;出了校门,他们便融入了普通村民之中,就如一棵棵平凡的小草……
三四十年的岁月洗礼,让这些“小草”们迎接了不同命运挑战,有的通过不断学习、进修,去掉了“民办”的前缀,拥有了正式编制后,过上了退休生活:有的则直接离开校园,与他们曾经奉献青春的教育事业越来越远,成了小村里最普通的老爷爷、老奶奶……可,任岁月再怎样更迭,任年华再怎样老去,“小草”们所带来的深深影响却一直延续着,尤其是在我的身上。因为,我也成了一棵“小草”,而且一当就是三十年。
回想起自己这三十年的从教经历,一路行来,走过低谷,有过高潮,品尝失败,收获喜悦。我想,所有的过往都深深印上了曾经的小草——我的老师们的印记:
他们告诉我,教育需要全程热爱,倾心陪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看,我的老师们,拿着微薄的工资(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面临着随时被“清退”的风险。可他们却全身心地爱着这份事业,或靠着双脚脚步匆匆,或骑着辆老旧的自行车一路颠簸,走进教室传授知识、解答疑问,回到办公室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教育。哪位学生今天没来了,他们会马上去到家里查询原因,哪位学生身上被雨淋湿了,他们马上骑车送回家去更换衣物。晚上则是他们的家访时间,不会停留自己的脚步……也正因为走得勤,他们对自己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记得1988年4月的某一天,我被学校推荐去到二三十里外的乡中心小学参加作文竞赛。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与母,根本没有把我要参与比赛记挂心上,早早出门干活了。正当我为自己不能去参与角逐而坐在门槛上泪流满面时,语文老师张老师骑着他那辆二八大杠来了。他把车子转好弯,让一个村民把我抱上去,然后向着目的地风驰电掣地蹬去。一路上,他一直在叮咛着我把脚岔开来,不要被卷进车轮里,要抱紧他的腰,不要被颠下车来……我如愿参加了比赛,并且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领到了一本能插入十几张黑白照片的影集。那时,我一定无数遍说了,有这样有爱心的老师真好!能做这样有爱心的老师,更好!
如今的我,也像他们一样,热爱着我的工作,热爱着我的校园,热爱着我的学生。我把学校当成家,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为此也获得过无数荣誉,如2012年9月被德兴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师德标兵”;2015年9月被上饶市教育局评为“优秀班主任”;2016年9月被上饶市委宣传部、上饶市教育局评为当年度“最美教师”;2016年10月,被共青团德兴市委、市教体局评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
他们告诉我,教育需要耐得住寂寞,学会坚守。我在想,如果当年没有这些刚刚初中或者高中毕业的“秀才”们加入到农村基础教育战线中来,那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便只能停留在梦想里,很多的孩子会早早地经历农事的磨炼,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最简单生活,亦或者小小年纪便加入打工大军,成为一名名“打工仔、外来妹”。记得我小学数学老师姓刘。他高中毕业后,便以代课老师的身份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还没等我毕业,村里的支书看上了他,想让他去村委会帮忙,活脱脱村干部一枚呀!但刘老师最终留了下来,不但把我送出了小学大门,还接茬送走了好几届毕业生。直到“代课教师”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他才带着一颗无奈之心转任村干部,继续服务百姓。
这也让我想起了若干年前的一段经历。当时我已经接手了一个班级的语文学科且连续当了四年的班主任,已经和孩子们建立了深深的感情,同时和班上的家长们打得火热。那年八月,我正参加教育局举行的暑期培训活动,在听课间隙被一位局领导叫到了旁边。领导的话很直接:“大家都说你肯干事,你看能不能到局里来做事呀!”按常理,能够调入局机关做事情,那是很多普通老师梦寐以求的。当时,我也是一愣,心里也曾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但最终我用“我答应过孩子们送他们毕业的”这句别人觉得是最假的噱头,可却是我最真的说辞,婉拒了那位领导的邀约。我想,在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之时,我一定是受到了我的那些“小草”老师们“潜移默化式”的影响的。
他们告诉我,教育永无止境,需要不断学习。记得曾经一位姚姓女老师短暂任教过我的数学。有一次上课时,她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思路有点混乱,讲得不明不白,下边的同学听得如坠雾里。作为最强者的我站起来,把自己怎么去解答这道题的过程说出来。此时同学们都说这样解题挺好的,姚老师也向我投来了异样的眼光。这之后,姚老师经常把我叫到办公室,和她一起探讨课本上一些题目的学法,俨然把我当成了一位“小老师”。我想,这就是孔老夫子所提倡的“教学相长”吧。
也正因为此,我也特别地爱学习。当学生的时候,我是一个完全合格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了,我也抓住机会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购买了李迪老师的《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小语名师于永正的《教海漫记》、王崧舟的《听王崧舟老师评课》、徐承芸的《每天进步一点点》等教育教学专著,认真阅读,从中汲取营养;我非常珍惜每一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每一次都认真聆听,认真做好笔记并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寻找不足,找到突破口。记得2010年4月,我参加了婺源县教育新视野文化传播公司主办的“走进新视野·第一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三天的学习时间里,我认真观摩聆听,做好笔记。返回工作单位后,利用晚上闲暇时间撰写了八千多字的学习感受,发表在自己的新浪博客里。接下来便切切实实遭遇了一回“奇遇”。2010年10月,作为“走进新视野·第二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的婺源县教育新视野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之一的洪老师便打来电话,邀请我作为活动嘉宾参与本次观摩活动。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有幸与小语名师于永正老师同坐一席共进晚餐,同处一室聆听他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所发表的深刻见解,真正感受到了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呀!
如今,我还在教育战线上继续当着一课默默无闻的“小草”。我不但毫无怨言,且正在享受着沉浸其中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哼起了这首由作曲家王祖皆创作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