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河岸边忆童年——蚂螂狗子、傻破头……
(2017-07-24 07:53:05)
标签:
乡俗情感杂谈 |
乌河又名溡水,发源于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南部山丘地带,经临淄区路山乡,在六天务村入桓台境内,从我村西流过,经李家,乌河村,起凤镇,夏庄,鱼龙村的马踏湖等村庄,与小清河汇流入海。其实乌河正源是济南市的黄台镇,是从黄台流出,经邹平,周村,索镇,博兴到羊角沟入海的,周村的旱码头,指的是周村乌河段上岸的码头,当时是水上货运繁忙,后因河无水所以称旱码头。
乌河名称的来历,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征战到临淄累了,脱下汗湿了的战袍挂在一棵小槐树上晾晒(这棵树从此不再长高因此叫矮槐树),他躺在树下睡着了。醒来取战袍时,有条黑龙从战袍上跳下拱到河里顺游入海。而取名乌龙河,又一说是因河水清又深,远看墨绿色又弯曲。像巨龙奔腾顺河而下入海。取名乌龙河,后称乌河。
河崖头乌河边
河边的泥巴里捡到河蚌、螺丝,小螃蟹。有一种小鱼特别傻,我们称它们为“傻破头”,不知道学名叫什么,长约三至五公分,头相对较大、无鳞、类似海中狗杠鱼的模样,它们专门喜欢在靠近河边,在人比较多的浅水的水底玩,而且视力好像不好,徒手就可以抓到。有的用鱼缸诳鱼,把装有鱼饵的鱼缸放到水里,过一会再取回来鱼缸里就会有许多鱼,多数是小鱼,鱼儿可以进到鱼缸里吃鱼饵,但出不来,因为鱼缸口小、底大,拿一个箩筐放在河边的水里,把抓的鱼儿放在里面,鱼筐里放一块砖头要预防鱼筐被水冲走,这样被抓到的鱼不会死亡。到晚上小孩子们会拿灯笼在河边照虾,虾有趋光性,灯光会使许多小虾就会游到光圈里,进入已经早已布好的网里,每次收网都有收获。这些河虾放上油炒的全身通红,再放上点韭菜点缀,赏心悦目食欲大增。
遇到干旱雨水较少时也会裸露出部分河床,小孩子们来到河底捡河蚌,河蚌有好多种,有长的、圆的,卡其色的皮薄薄的,蚌肉红红的,里面没有沙子或泥土很干净,加上韭菜炒一下,看上去很有食欲,蚌壳小孩子拿它们做游戏比赛,抓一把洒在地上,蚌壳趴在地下要用手指腹把它们翻过来(小孩子都用涂抹涂在指头上),如果一次翻不过来这个蚌壳就归对方所有,谁的蚌壳多谁就赢了。还有螺丝、小螃蟹。用铁锹在河床里铲,会有泥鳅被刨出来。还有木头梨子,不知道学名叫什么,白白的、和带壳的花生差不多大,用河水洗一下就可以直接食用,脆甜脆甜的,蒸熟了与藕的味道相仿。运气好的话会捡到一小桶,带回家和父母、外甥们分享。
夏天的河边也是大人们喜欢去的地方。每个路口都有码头,人们把大的石头,碾砣子放在河边,经多年的水流冲刷,河边的石头打磨光滑成了天然的洗衣板,供人们洗衣、洗菜用。家庭主妇们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边洗衣服、边拉家常,东家长李家短,河边就是消息的发源地。大人们洗完衣服就把衣服凉在河边的草地上、或者树上。等到最后一件衣服洗完了,早洗的衣服就干了。
到了晚上河边就成了大人们洗澡乘凉的好去处。常常是男的洗一波,女的洗一波。有时还会为争夺洗澡的位置争吵或打闹。冬天河里结冰了,搭眼望去白茫茫一片,走到河边感到刺骨的寒冷,嘴里哈出热气成雾状,眼眉、头发上很快结冰。尽管这样仍然挡不住人们对乌河的热情。大人们有的在河面上砸个冰窟窿钓鱼,许多胆大的孩子就会在河里滑冰,抽陀螺。当然大人发现都会严厉制止。
2015年回老家,看到乌河正在治理,据说是国家投资,见有铲车挖掘机挖土垫路,将在河边修一条宽七多公路,将河面拓宽,河水变清,植树绿化,乌河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来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