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2009-01-05 09:19:53)
标签: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论文评选教育经典诵读盛平小学刘石记华南浪子 |
分类: 教育教学(家教) |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深圳市龙岗区盛平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经验总结
[内容提要]
[关键词]
[正文]
盛平小学是深圳市龙岗区的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公办小学。我校坚持“依法治校,文化立校,科研兴校,体育强校”的办学理念,创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办学特色,积极开展文化经典诵读活动,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去年参加了深圳市教科所重点课题《古诗文诵读实践与研究》。
在小学阶段,加强少儿脑的记忆开发和知识训练,对人的一生都十分重要。利用少年儿童最佳记忆能力时期组织诵读,有利于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增强文学功底,启迪心智和提高修养。这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2003年开始,我校提出在全校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宗旨是让我们的后代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从小浸润于中华文化这最深邃、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让全体师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让凝聚着中华圣贤无数智慧结晶的中华文化宝典成为孩子们一生中具有高远见识和优秀人格的源头活水。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让21世纪新一代更好地领略我国古代圣贤的风采和他们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理念。让师生一同诵读经典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创造幸福的经典人生。这一诵读理念,得到了我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的认同,为我校开展系列诵读活动奠定了基础。
一、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盛平小学坚持以德治校的方向,把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现代教育整合,培养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养,创造经典人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成立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机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组员由政教处、教导处、大队部和教师代表组成。由教导处和大队部施行常规管理。专门制定了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各班分别由班主任和语文科任教师负责指导诵读。
二、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更好地推进诵读活动
为了使经典诵读收到实效,使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育人环境入手,在校园中营造了诵读活动阵地,建设“经典诵读、中华文 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的文化长廊”。我们在校园中建设了几十个专版,精选了古今在我国经典名句、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方面具有重大贡献、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以文字、画面、人物等形式形象地展现于长廊,可谓“上下五千年,浓缩校园中”,让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受到润物无声的经典文化熏陶,感受到这校园文化长廊中负载着的五千年华夏优秀文化的精髓。
为发挥文化长廊的教育作用,我们把文化长廊当课程开发,指导学生根据长廊中的人物、事件,开展研究性学习。如:
1.写人物介绍,进行人物、历史事件研究,为长廊写解说词,在学生中培训解说员等。
2.制作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格言书法、图画、剪纸等,悬挂于校园墙壁,校园处处是教室,学生处处可诵读。我们精选了经典名句、短语,制作成古色古香的木雕,悬挂于围墙的柱子上。这样,不仅是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诵读经典创设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方便了学生的诵读和记忆。
3、我们开展诵读活动与实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能诵、会说、能写、能演。
(1)能诵:学生能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
(2)会说:学生会说经典故事和传统美德格言;
(3)能写:学生能写出一些经典格言的意思,能写一点自己的感悟;
(4)能演:学生能演经典故事;能现场表演书画、器乐等。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展示自我、茁壮成长
我校树立了以德育为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科研兴校的理念,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化修养,创建一个传承传统美德与民族文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模式。为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经典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一)诵读活动促进了小学生和谐发展
古韵悠长,口才文才从诵读开始,素质气质自经典升华。实施经典诵读工程,让孩子反复品味唐诗宋词经典文化的韵味,悉心聆听古代先哲的教诲,让处于信息时代的孩子重新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运用有效机制,激励学生背诵古诗文。我们将经典诵读纳入学校的“民族精神教育”体验成功行动计划的实施中, 具体做法是激励学生诵读。开展了每天15分钟《少儿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课,前半段是全校播放诵读录音片断,后半段是在各班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诵读。不求理解,只求熟读。每生发一套经典诵读书,并按其难易程度,学生背诵了某一篇,便可得到相应的小红花奖励。只奖励,不强求。学生的背诵,完全凭自己的意愿、兴趣、爱好和能力,而不带有强制性。
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天天咏唱千古名句,让学生去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我校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民乐、合唱、舞蹈、小品、情景剧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让他们在书声中、在艺术中享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的熏陶。为了提高诵读效果,学校还向家长发出了倡议书,邀请和鼓励广大家长和子女一起诵读经典,在家庭中形成学习、传承经典文化的氛围。让小学生在书声中学习,深刻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儒家经典中有关诚信的内容进行整理,利用诵读课、思想品德课、语文活动课时间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育学生从小“讲诚信,守信用,恪守做人之道。”
(二)诵读活动使少年儿童喜爱学习、学会做人
将诵读千古名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通过这一教育活动形式,养成学生“重读书、重积累”的学习习惯。高年级学生对于写对联、写诗也进行了摸索和练习,进步很大。这得益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诵读活动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书面文字表达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六(3)班的小祥同学在诵读活动中做到“三个一”,即每天用15分钟的时间朗读直至背诵一段经典诗文;每天用15分钟的时间临摩一段经典诗文字帖;每天 用15分钟的时间讲一个简短的中国传统文化典故。在家里还经常听《古诗新唱》、《古诗文经典配乐(中国古典音乐名曲)朗诵》等录音。通过诵读唐诗宋词、《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诗文,他的思想更上进,思维更活跃,学习成绩从中下水平跃上了上游水平。同学们课间常谈论的话题是古典经文对修身养性的影响。
六(1)班的小龙同学在开展诵读活动前,他不仅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习惯也不好,自制能力几乎没有。他的家长也感到无可奈何。通过开展诵读活动及系列体验教育活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宽容、关爱和帮助下,他完全变了。他能跟同学们一起诵读、记笔记,能认真地完成作业,上课时也不会玩小动作乱说笑,在“读书交流 会”上,大家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出现在讲台前。他不仅能把自己的值日工作做好,还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的值日工作。他的爸爸向老师反映说:“我感觉到小龙懂 事了,能坐得住板凳了,我和家人都很开心。”
二(3)班的小丁能夺到“粗心大王”的“桂冠”,来自于他非凡的表现。在此,先举两例说明。例一:说起来头头是道,无所不知的小丁,竟然在二年级测试中笑话连篇,数学考试只做一面卷子,夺得两个“第一”——第一个交卷和成绩倒数第一;语文卷中造句没用上必用的词,选词填空全用了自备的材料。这成了老师讲审题时用的反面例子。例二:早上出门,小丁常忘带红领巾、学生卡等物。其它有关小丁的粗心事还有很多,诸如做式题不写等号啦,做家务大帮倒忙啦,放学回到家没见了书包啦,比比皆是,俯首可拾。每次测试,小丁的成绩总是因为粗心大意而令人不满意。反正,“粗心大王”的雅号,全班同学一致认为非小丁莫属。小丁爸 爸为此专程来找过班主任:“小丁这孩子,要说笨也不笨,要说听话也够听话,可就是有粗心急燥的毛病……,你说批评他吧,他也不是故意的,他也不愿意发生这种事;可不责备他呢,有时真可以把人给气死。唉,老师,你可得帮帮我们呀!”通过读经活动,经典名言使小丁能静下心来,学习和做什么事情能认真对待,克服了以前那粗心大意的缺点,重新振作精神,从严要求自己,作业能认真完成了,在课堂上也能发言了,终于赶上来了,成为一名好学生。
三(2)班的彭浩,是个有名的淘气包,上课时总是随便接下茬,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严重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这孩子刚进该班第一天就与众不同,一是他不认生,来到新环境,没有陌生感,胆子大,敢说敢动;二是好表现自己,对集体的事很热心。上课没几天,任课教师便纷纷反映,说某某同学上课极不严肃、不是走神、开小差,就是接下茬逗人取乐。紧接着同学又向我报告,说某某同学欺负其他同学。但是,通过开展天天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运用经典名言、优良的传统感染和影响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让他慢慢地转变成一个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他真的变了,变得越来越可爱,变得越来越充满自信了。他的表现以及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了同学、老师、家长的齐声称赞。
一(3)班有个女孩子叫小云,在幼儿园时就是老师们的心病,她比男孩子还要顽劣。上了一年级更是变本加厉了:上课睡觉;下课捣蛋,损坏公共财务;整日浑身脏脏的。通过读经和老师的耐心教育,几个星期后,她好象就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尽管她的学习还不是很棒,但已经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作业整齐漂亮、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
二(1)班的学生小雨,刚转入我校时学习基础差,经常迟到、早退,听课也不认真,几次考试都处在班级最后一名,经常挨批评。经过几个月的天天读经典,如《大学》、《中庸》等以后,经过家长、班主任和任科老师的帮教下,现在的他,学习勤奋刻苦,上课认真,成绩稳步上升,经常主动地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再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尽管目前他的基础课成绩还不够理想,但他已表示要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学习,力争迎头赶上。
近几年来,我校的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效益越来越好,深受各级领导和家长群众的好评,得到经典诵读组委会领导和市辅导站领导的充分肯定,引起《深圳侨报》、龙岗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关注。我们相信:在团中央、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团市委、市少工委和市辅导站的重视和指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社会的支持下,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工程一定会走向辉煌,一代具有民族精神,承担得起振兴中华重任的创新人才一定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有更艰苦的路要走。只要师生及家长共读文化经典,长久下去,坚持传承与创新,就必然锤炼出少年儿童日后的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得古老文明后继有人。
2008年6月19日
(此文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协会论文评比一等奖,被教师教育科研评为一等奖,获中国教育学会第21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评选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