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没有科学证据显示同性恋是天生的

分类: 国际新闻 |
据【风向新闻10月19日讯息】过去科学家利用DNA检测发现70%同性恋者经由遗传而来,间接证明同性恋者是由与生俱来的基因决定,掀起科学界一遍哗然。不过最近的一项科学却推翻先前的结论,承认过去的研究草率,并未参考其他指针数据。
去年,英国《卫报》刊登「同性恋基因:科学证明我们生来如此」相关报导指出,科学家利用「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检测方式,将同性恋(homosexuality)及变性(transsexualism)导向遗传学,向外界证明性取向是与生俱来。不过,根据美国科学期刊《新大西洲》(The New Atlantis)今年秋季刊针对「性向与性别」(Sexuality and Gender)在长达143页的新报告结论中指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异性、同性恋或跨性别者拥有先天固定的性取向。」
参与研究的美国亚历桑纳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生物统计学教授梅尔(Lawrence S. Mayer)及曾任约翰霍普金斯医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精神科院长麦克休(Paul R. McHugh)深入研究后做出结论:「对异性恋及同性恋的大脑进行研究,确实可以找出一些不同,但并不能指向就是由特定基因所造成。」进行调查后,他们认为外在环境及心理因素影响更甚于天生。
该报告也考究其他生物学的可能性,包含胎儿发育或激素,但发现的证据依然有限。梅尔遗憾地表达,社会大众的认知(按:同性恋是天生)仍与科学有很大的差距,媒体需要更中立看待这项议题。他也坦言,人体是个复杂的生物,目前仍有许多待解的疑问,不能武断提出确定的答案。「还是要谦虚地说我们所知的还是不足。」
另一方面,性别学家也提出「性倾向不是生下来就决定好,而是由环境塑造」的证据。「美政府提供管道为孩童施变性手术,以解决性别苦恼症(gender dysphoria)的问题。但政府忽略人类的心理状态是浮动的。」该期刊也提出数据,有性别苦恼症的男性,持续的时间范围为2.2%至30%;女性则是12%到50%不等,表明至少有88%的女性及98%的男性会脱离性别苦恼症。
研究更指出,童年是同性恋、双性恋的男性,在成长过程中有80%成为异性恋;然而小时候具有双性恋倾向的女性,成年后超过一半会只受男性吸引。
「这代表性取向是会随时成长变化的,跟接触的因素有很大关系。」他表示,这也符合LGBTQ族群所说的性别流动(Genderfluid)观点,提出天生是同性恋说法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相互间的矛盾点。他同时也说,一些异性恋后来成为同性恋的例子也很多,「没有一项科学可以证明,人从10岁到80岁心理状态始终如一。万物会变化是自然律的表现。」
《新大西洲》秋季刊在八月发布后,遭到美国最大LGBTQ人权运动(Human Rights Campaign, HRC)组织的强烈遣责,表示期刊内容严重误导大众,并抨击刊物侵犯LGBTQ人权。对此,《新大西洲》已公开声明响应HRC的不实言论攻击。
最后,梅尔亲上火线说明研究报告的中立性:「我们没有支持谁或反对谁,关键是让科学自己发声。这里没有任何偏见,所谓偏见就是在反对科学。」并为在人权泛滥的时代里,科学未能帮助人类解决盲点而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