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我的挚友夏炎,在生日的时候送我修订版的金庸全集,这是一份我非常想要的礼物,本来打算自己购入,没想到夏炎给我一份这样的惊喜。
第一次看金庸小说,是在小学二年级,在北京看完了《射雕英雄传》。后来在小学期间,断断续续看完了所有小说。最后看的是《鹿鼎记》,依然是在北京,是小学六年级到北京玩,借了对屋大哥哥的小说看完。
所以这次重新看,也准备采用当年的顺序流程,第一本所看的自然就是《射雕英雄传》了。
小学的时候曾经看过两次射雕,一次是在二年级,恰逢射雕在西安上演,看了一半的时候去了北京游玩。刚好那个时候姨姥在工厂的阅读室工作,所以就给我
借回射雕的小说,那个时候年少,字都认不全,加上时间紧急,囫囵看完之后竟然一大半情节都不记得。后来四年级转学交大附小,认识许多喜爱武侠的同学,于是
又看一遍。
可惜那时依然年少,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理解不深,只是觉得好玩、过瘾。后来曾经在网络上重新度过几遍,对于侠之大者一次慢慢有了理解,才越来越敬佩郭靖。
在金庸塑造的大侠中,对于萧峰(可惜的是,三年级第一次看天龙八部的时候,最喜欢的人物是段誉)和郭靖,一向认为是大侠中的大侠。后来看到武林外传的时候,对剧中郭巨侠的称号会心一笑。
在整个射雕中,对于郭靖的成长历程中,桃花岛一役可谓最重要的转折。本身一个傻小子,在桃花岛得以窥见最高武学的内容,然后从东邪、西毒和北丐三人
中逐渐将所学武功融汇贯通,开始进入大高手行列。与《神雕》一出场便是大侠不同,射雕的成长历程更让人感叹:如果努力,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大侠的。
顺便提一句:后来央视版的射雕中,对此情节略作改动。将郭靖参与三大高手用声音比拼叫好的情节,改成郭靖抵御不住。殊不知这么一改动,全书的承启全
无,后来郭靖武功再高,也无法弥补这一关键环节。从此点上来看,张纪中完全是不懂武侠的家伙,金庸先生交给他改编成电视,真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新版《射雕》中,金庸先生加入了黄药师对梅超风的暗恋情节,在未看原书的时候,同网络众人一般对次情节略有微词,觉得此情节会颇为突兀。但是在读完全书之后,才发现此情节安排巧妙,那种若有若无的感情反而让人戚戚焉。也能理解梅超风最后舍身护师的那份情感。
在原书中,金庸还对很多之前突兀的情节进行了修补。例如原来书中,西毒和杨康在桃花岛杀江南四怪一役,细想之下破绽百出。为什么南希仁中了蛇毒可以
支持那么多天?为什么以西毒和江南五怪的战斗力之差,怎会一直从墓里打到精舍?南希仁临死前为什么写“杀我者….”那么多废话,有这时间完全够写西毒二
字,而这些情节金庸都做了修订。
另外,从修订中,看到金庸先生的认真和博学之处,不仅对降龙十八掌的招式详细解释,还对三花聚顶等由道学衍化的武功进行详细描述。虽然其中某些解释中步伐让人感觉到金庸的自恋感觉,但是却不得不让人佩服其的认真和博学。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十四五,闲抱琵琶寻。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修订版中为黄药师写给梅超风的词,用以表达那种若有若无的感情,后来梅
超风把它写在盗的九阴真经手抄本的最后。黄药师相恋无果,最后出岛认得冯蘅,结为伴侣。可惜这样一来,那个视礼教如无误的黄老邪的特点反而逊色几分,不免
成为最令人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