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麟街”的曾经——第一干休所*—五方元音【邢台街巷文化

标签:
邢台街巷文化风麟街王希贤气象台干休所 |
分类: 纪实邢台 |
“凤麟街”的曾经——第一干休所!
——五方元音【邢台街巷文化】
今天我们来到了风麟街,走到这里不禁感慨,这里的曾经还是很令我难忘的!这是个街不算宽、路不是很平整的小街道,却隐藏着无数个感人的故事的发生地,当我们走到“第一干休所”时,让我想起了至少想起了50年前的“干休所”。
这个“干休所”是与邢台地区气象台分不开的,因为当时在这里就有三排平房,第一排住了户老太太,自己一个人住一批房屋,满院子都是“桑树枝子”堆积在哪里,后面两排确是许多的“平反昭雪的老干部”却是3户人家一排房屋,有许多人很是不满,找到“行署理论”,不理论还好,一理论方才知道,原来这里住的是“王希贤”的遗孀,···
关于“王希贤”据说是“九级干部”、有的说可能还高一些,由于时间的关系已经无法考证,“王希贤”王希贤——据说原来是天津市办公室主任,红军时期高级干部(省管干部),因为“刘青山、张子善”的缘故被下放到邢台地区气象台,身材约1、7米,干瘦的一个老头,时常腰里刹着“板带”,那种牛皮制作的“武装带”。当时的气象台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气象”的缘故造成整个战争被扭转,而原来在战争期间气象台都是由中央军委直接管辖,就连中央气象台成立时都是由中央军委管辖,现在的人们对“气象”不太关注啦
张乃钊为第一任中央气象局局长,民国26年(1937)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学系后,后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民国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北通讯气象学校气象通讯训练队队长、延安气象台台长,为解放区培养了第一批气象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军委气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中央气象局书记、副局长。中共十大代表。张乃钊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气象事业,堪称是中国气象工作的奠基人。
据说王希贤的级别是很高的,他常常用烟斗吸烟,且患有“严重哮喘”,常常用一只黑色的小瓶子向嘴里喷射,以减轻“哮喘”,我曾经后来问过母亲,当时母亲说:那个是他的”特供药”,一只30块钱,一天就一只,是‘匈牙利进口’的,这是要使用“共产党国家的药品”。他的级别比邢台专员高,专员不能享受这个‘公费医疗’待遇的,那个‘华沙’小轿车就是他的专车,那是河北省给他配备的,家中有两个电话,一个是“黑色”的带有摇把的,一个是“红色”的没有摇把的上面带有三块很大的电池,这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儿···
据说出门时是用“黑色电话”联系汽车,没有药了就用“红色电话”联系,自己住着一排10间的房屋。据说死后,许多人不知道他的身份,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休干所”是因为他当时在河北省无法安排,就暂时在邢台修养,河北省拨付了3万元给他盖的房屋,结果却盖了三排,一个人三间左右,由于当地人的不满结构“王希贤遗孀”迁居至石家庄“小白楼去了”后来才有的几排楼房,这或许是邢台许多人不知道的曾经!···
在“第一干休所”对面路西也曾经是邢台地区老干部聚集区,什么原来的专员“李瑞山”等都居住在这里的“小二层楼”里,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都是很有威望的地方!因为我在80/90年时过年经常来这里“拜年”,所以我对这里稍微清楚一些,但是其人名字都快忘光了···
诸如“红旗制帽厂”、“邢台市第九中学”、“邢台地区医药公司采供站”都在这街里,原来的熙熙攘攘、门庭若市的街道,现在变得很是冷清,或许是当时的人们都没有很好的“接班儿”,还是都迁走了,实在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