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前园”你们知道吗?
——五方元音【邢台街巷文化】
在“泉南西大街”与“冶金北路”的交叉口的西北侧有个“支前园”,我从那里路过时,被眼前的一幕所惊讶——一块纪念碑、一辆“手推车”,还有一个“耄耋老者”在那里静坐着,似乎“耄耋老者”在深思着什么?或者是在想着年轻时的曾经?我赶紧返回,特意来到这个“支前园”前,拿出手机进行拍照!或许这应该是最“难忘的瞬间”?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今天上午我在抖音里发了关于这个照片的事,结果还有许多人在问“支前”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叫“支前”呢?我也只能是说:“支前——就是解放战争期间,有大量的“非兵
、役人员参加解放战争期间、支援前线!”的人员。
首先我们大家先普及了什么是“支前”这个词,我们再说我们邢台为什么要建设这个“支前园”,因为我们邢台是“革命老区”,一直有着“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优良传统,当然在战争期间支援“前线”打仗就是在支援自己家的子女,所以,我们邢台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有大量的‘邢台籍’的人员参加革命,为了解放全中国英勇献身!”当然、战争不仅仅是作战部队的责任,而是全老百姓的事,因为前线的作战部队需要“弹药”、需要“枪支”、需要“粮草”的供应,故此,在这特定时期,就产生了大量的“支前民工”出现,人们推着“独轮车”、赶着“马车”、套着“牛车”、“小毛驴车”,在给打仗的前线参展人员昼夜不停的送“战略物资!”,当然这其中包括“衣服”、“鞋帽”、“粮食”、“药品”、“弹药”等一切战备物资。当然这其中还包括返程时“运送伤员”,当然这其中有邢台县“支前模范-郭爱妮”等先进“支前模范”人物、事迹的出现。人们是不能忘记这些先贤的!
当你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时一个“轮椅”、一块“石碑”、一位“耄耋老人”,不知道你会怎样想呢?是不是要想到那些曾经为了我们现在的安宁而献身“支前”的革命先驱呢?这不是“摆拍”、更不是“臆造”!这是事实!这是活生生的现实!无论那位耄耋老者是否参加过战争、还是参加过“支前”?是否都应该停下来,静立一下呢?为了那些浴血奋战的“支前人员”默哀一下呢?希望更多的人们要了解“支前”的重要性与现实性!尤其是那些“百度”、“百度百科”对那些已经被“歪曲”的解读说一声:“抱歉!”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