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拜中国最早的初级师范学校——邢台学院校史馆*—五方元音【邢文化】

标签:
邢台学院邢台学堂宣统二年中国最早的师范百年校史 |
分类: 邢文化 |
参拜中国最早的初级师范学校——邢台学院校史馆!
——五方元音【邢文化】
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成立于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当年8月24日(农历七月二十日),招收学生50人。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员为己任,当时招生区域限于冀南一带,具体范围为顺德府(府治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大名府(府治在今河北省大名县)、广平府(府治在今河北省永年县)和赵州(州治在今河北省赵县)。9月2日(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因新校舍尚未建成,暂借考棚(顺德府旧贡院,位于今邢台市城隍庙西)开学授课。
9月20日(农历八月十七日)发布的《本司详督宪奏设四处完全师范学堂一律开学文》予以详细记载:“奏设四处完全初级师范学堂,于天津、保定、滦州、顺德各设一处……以建校工竣颇需时日,饬择借相当之房屋先行开学……顺德校址择定北关旧时校场,划分一半,计地五十余亩,一面绘图估工兴筑,一面仍先借用考棚开学,定名‘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暂派省视学州同衔廪生王用先代理监督(监督相当于校长)”。这一文献刊登于庚戌第十四期《直隶教育官报
1911年,学校又招收新生50名,并由大名、定州两处师范归并学生43名。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旧贡院难以容纳。暑假后,学堂搬迁到南关宝寿庵(邢台市第二中学老校区附近)。这一时期因为流浪在外,办学条件极为简陋,设备更是极为可怜,学生人数只有一百四十三名。当时地方没有高等小学堂,初创时代的学校没有新式学堂生源,所以只好招收旧的知识分子,主要是私塾教师和邑痒生(秀才)。开设课程有修身、教育、读经、中国文学、历史、地理、算学、理化、博物、习字、图画、体操等,既保留了传统文化根基,又和新式教学内容接轨。
1912年(民国元年),民国教育部开始推行《壬子学制》,9月发布《师范教育令》规定师范学堂一律更名为师范学校,学校遂更名为“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同年11月,顺德府北关外河伯祠旁(现邢台学院所在地)新校园落成,学校搬迁至此,有了自己的办学场所。1914年学校又更名为“直隶第四师范学校”。校长燕世奇(1914年—1924年在任),早年留学日本,学术造诣颇深,熟悉近代教育。在他任职期间,不仅重视学校基本建设,对教师的选聘、学生的培养尤为重视。
当时的国文教师薛慎斋和马俊生,英文教师王济尧,算学教师赵绍富等等,均学识渊博,教学成绩卓著,深受学生拥戴。这一时期学校各项设施完备,为冀南名校。这些应该是最好的历史依据吧,中国境内有几所师范学校可以达到这么长的历史呢?正如中国科学院空见办公室主任王庆魁后来特意给邢台学院写信所述的一样
王庆魁,今年92岁,是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历史的见证者。王庆魁15岁时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八路军。建国后他曾担任中科院国家空间中心办公室主任,荣获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七十周年纪念章
他在信中阐释了邢台解放的经历与返校的经过,一九的六年九月十日学校还组了邢台庆祝解放一周手大游行。由于全国迎来大反攻文的大好时机、部队需要大量的人才向部队输送,学校有人材有义务向部队输送人材学校就继续一批批分送。我是第2批被送到太行晋冀鲁豫大军区机室培训队。军压司令员滕代员给我讲话:八路军的番年已取消,改为人民解放军,···
作为一个全科师范学校在1932年时就使用了照相机作为班级篮球比赛留念,这是多么的不容易的事啊。因为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莱卡的前身)、禄来、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徕卡单镜头旁轴照相机。
正如百年印象中写道:直隶第四师范学堂始建于1910年{宣统二年},1912年由“学堂“改为“学校”,“学校”经由清朝末期初创,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变化,历经百年的旧址,百年时光、这是邢台教育的根,也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他见证了中国师范教育的百年历程
这个标注着:直隶第四师范学堂地界的“界石”应该可以证明该学校的原名称了,当然这也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白寿章:幼年在家庭熏陶影响下,即醉心于临习颜、柳碑帖,摹写《芥子园画传》。1918年高中毕业,考入保定国立高等师范美术专科,专攻中国画。毕业后任县师范、省第四师范、省大名师范美术教师。“七七事变”后,隐居家乡。1945年家乡解放后积极参与北方大学的筹建工作,后在南宫中学、邢台师范任美术教师,直至逝世。他的书画功力颇深,花鸟画用笔泼辣奔放,挥洒自如,以书入画,简练概括,继承我国文人画的优长,具有瘦劲清丽的个人风格。书法以草书见长,宗法二王、孙过庭,兼取文征明、黄慎诸家之长,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有《白寿章书画选》出版。
叶苍岑
(1904-1993)
河北任丘县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20世纪30年代任教于河北省立邢台师范学校。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我国语文教学法学科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主要论著有:《论语文教学改革》、《说明文通论》、《说明文教学问题研究》、《议论文读写基本能力培养》、《实用文》等。主编有:《中学语文教学通论》(一册)、《语文基本知识丛书》(九册)、《语文基本能力培养丛书》等。
胡如雷
(1926-1998)
山西定襄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学家。1952年一1956年在邢台师范学校任教。在此期间,确定了隋唐史为其研究方向,刻苦钻研取得了令国内史学界瞩目的成就。后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属于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代表作有《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李世民传》《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隋唐政治史论集》等。
在结束该次探访时与邢台学院校史馆现任馆长合影留念!也算是我第二次到访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