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传拓

一个住在邢台热爱邢台的“邢文化”传播者#金石传拓小品展5月8日汇报!
——五方元音【金石传拓】
自从在曹演庄现代美术馆召开了“五方元音——一个住在邢台热爱邢台的“邢文化”传播者!”后不断有前来
参观的朋友,这不今天上午是在石家庄的冯振虎先生,今天冯振虎先生特意携夫人前来参观,令我不胜感激。因为冯振虎先生是中国媒体的河北带头人之一,原来是《人民日报》驻河北记者站办公室主任,写的文章曾经获得国家金奖!
一个住在邢台热爱邢台的“邢文化”传播者#金石传拓小品展5月8日汇报*—五方元音【金石传拓】

我们经常联系,并且对“金石拓片”有研究,并且对“金石拓片”这些人用了一个非常准确的语言表述:“兵荒马乱!”因为他也经常深入基层,常常在荒郊野外巡访碑刻,对那些“金石人”的情况非常熟悉,对常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深有感触的,不然怎么可以总结出“兵荒马乱!”一词呢?
一个住在邢台热爱邢台的“邢文化”传播者#金石传拓小品展5月8日汇报*—五方元音【金石传拓】

当看到“鄗高”拓片时,特意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我只能回答:“邯郸与邢台常常有‘胡服骑射’之争,可是‘胡服骑射’确实是发生在邢台境内的,因为在战国时‘中山国’用水淹没了‘鄗城’,导致‘赵武灵王’在邢台召开“更改军服”,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的‘军事改革!’”
,时长00:18
一个住在邢台热爱邢台的“邢文化”传播者#金石传拓小品展5月8日汇报*—五方元音【金石传拓】

据《战国策·赵策二》记载:“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也记载:“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是说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后决定推行胡服、教练骑射,励行改革。一个住在邢台热爱邢台的“邢文化”传播者#金石传拓小品展5月8日汇报*—五方元音【金石传拓】

当时所谓的“胡服”,是指类似于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装,同中原华夏族人的宽衣敞带长袖大不相同,所以俗称“胡服”;“骑射”指周边游牧部族的“马射”(骑在马上射箭),有别于中原地区传统的“步射”(徒步射箭)。从此,使军队中宽袖长衣的正规军装,逐渐改进为后来的衣短袖窄的装备。从而顺应了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为国家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个住在邢台热爱邢台的“邢文化”传播者#金石传拓小品展5月8日汇报*—五方元音【金石传拓】

张明君,字力千,别署牛角书屋、闲堂。1969年6月生,河北宁晋人。先后受业于陈宝全、崔志强先生。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书画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书法篆刻教学节目主讲嘉宾,《书法导报》推为“当代优秀书家50家”,《书法报》推为“当代篆刻30家、当代书画70家”。出版有《中国篆刻全集·三国至宋卷》《中国篆刻百家·张明君卷》等多种著作、专集。2001年获河北省第九届文艺振兴奖一个住在邢台热爱邢台的“邢文化”传播者#金石传拓小品展5月8日汇报*—五方元音【金石传拓】

下午张明君的到访倍感荣幸,这是因为好老弟!我的题跋几乎全部涉及到了张老师,故此,我们确实是有深交的,已经近30年的历史了!当然也是我的好朋友,我有事是不敢不去劳驾他的大驾的!哈哈哈哈····
这期间还有许多网友慕名而来,其中“邢台市传统文化协会”的曹志刚先生也我好友的哥哥,他的到来还特意嘱咐兄弟给我先联系后,才到来,真的好麻烦的!其实我这个人是很容易接触的,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个性强的人,不过我这个人长期打交道确是很难的。
一个住在邢台热爱邢台的“邢文化”传播者#金石传拓小品展5月8日汇报*—五方元音【金石传拓】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交往起来确实是很难的。不过我有许多40年30年甚至20年10年的朋友,希望大家可以理解!谢谢!冯振虎老师参观展览完后,再次来到“白全忠传统馆”进行了调研!
当然还有几位不知名的老师与学者,在默默地听着我讲述“邢”的文字结构,与“邢”的历史,在我讲述中忽然感觉到不对劲,于是我赶快转化话题,结果却遭到网友的质疑——我们对这些历史非常陌生、当然希望您可以给我们讲述这些文化,从而也弥补我们的空白!···”
一个住在邢台热爱邢台的“邢文化”传播者#金石传拓小品展5月8日汇报*—五方元音【金石传拓】

我的心情由尴尬转为欣喜,总算是依然朋友听我讲述这些“邢”字的历史啦!我虽然文化很低,却敢于研究、敢于执着的探讨,不然怎么会有“邢台文化的守望者!”的称号呢?希望继续努力将“邢”字历史的课题研究下去!
一个住在邢台热爱邢台的“邢文化”传播者#金石传拓小品展5月8日汇报*—五方元音【金石传拓】